隨?亞洲經濟騰飛,不少評論早已指出,全球政經秩序的重心愈見由西方轉移到亞洲,尤其是中國會否取代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更往往是討論焦點。剛出版新書探討亞洲未來的美國國際關係評論家卡納上周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西方毋須過分放大中國威脅,因中國面對很多限制,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例,中國雖然有戰略盤算,但長期發展的結果將會是受惠國家反過來間接削弱中國影響力,亞洲的未來會一如歷史般呈現「多極」的局面。明報記者 周宏量
世界秩序轉向 21世紀亞洲化
41歲的卡納(Parag Khanna)是近年冒起的國際關係專家,他向來關注全球化和全球聯繫等議題,最新一本是2月出版的The Future is Asian: Global Order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暫譯《未來屬於亞洲:21世紀的全球秩序》),稱世界秩序的中心已由西方轉向亞洲,形容如果19世紀以世界的歐洲化為特徵,20世紀是美國化,21世紀就會是亞洲化(Asianization)。
西方近年對中國的政經擴張愈見戒心:美國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發起貿易戰,又提出印太戰略,被視為對中方一帶一路倡議的反擊;歐洲近期也一再警告北京勿試圖分化歐盟,本月又發表戰略報告,指中國雖仍是合作伙伴,但也是經濟競爭對手。卡納則在新書強調西方對亞洲的想像不應過於「以中國為中心」,不應將世界局勢簡化為中美組成的「G2」爭霸,因為亞洲很大,中國無法獨力主宰亞洲的未來。
卡納向本報稱,他認為中國如今在世界舞台尋找「公平份額」(fair share)的期望並不過分,亦值得獲更正面肯定,例如「一帶一路」倡議有助填補亞洲基建落後的缺口。
對於歐美輿論對中方「一帶一路」背後野心的猜疑,卡納承認北京肯定有其戰略盤算,一方面想找到馬六甲航道以外的替代供應路線,另一方面想主動出擊利用基建營造對鄰國的影響力。
不過,他相信「一帶一路」發展下去的結果,不會是中國主導亞洲,而且那些從基建受惠的國家等到國力增強後,反過來間接削弱中國的影響力;與此同時,看到市場和機會的西方國家和企業亦會進入這些新興發展國家,抵消中國的影響力。
受惠國變強後削中國影響力
在經濟影響力以外,西方還憂慮中國軍力上升後向外開拓的野心,例如非洲吉布提興建軍事基地,其餘在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和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等對外戰略基建,亦被猜疑有軍事目的。卡納認為,中國確想在吉布提和巴基斯坦等地有一些軍事基地,但相信只能作防衛用途,他指中國比美國更依賴貿易,想要尋求軍事據點以保衛航線,並非完全不可理解。
他不認為中國可像美國般利用全球軍事基地執行攻擊任務,他說:「你能夠想像非洲國家會肯讓中方使用在非洲的基地來攻擊非洲人嗎?因此這些(軍事基地)很大程度上防衛性質。」他又指中方設置基地所在很多都是印度洋範圍,但北京並不可能挑戰印度在這地區的霸主地位。
卡納認為,未來的世界將沒有國家可以主導亞洲,中國做不到,美國也不能。他指正如在新書中提到,亞洲在歷史上一向是「多極」(multi-polar)和多元文化,試過全面控制亞洲的只有幾百年前的蒙古帝國,他認為這是中國無法仿效的。他指出,美國稱霸世界的背後因素是在美洲沒有多少挑戰者的地緣優勢,但中國卻普遍受鄰國猜疑,令其發揮影響力受限制。他相信日本、東盟和印度都會是未來亞洲的重要一極,其餘像俄羅斯、澳洲、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同樣有望成為類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