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失敗週 學面對得失 全校分組挑戰任務 遇爭執教師不介入
【明報專訊】人生難免遇上挫折,從小學會迎難而上至關重要,教育界近年大力推動「正向教育」,有小學上周便一連3日舉辦「失敗週2.0」活動,教導學生面對失敗時,如何管理個人情緒和正確看待得失,再透過團隊協作解難,切身體驗「失敗乃成功之母」。亞斯理徽z小學校長林德育表示,活動中教師主要照顧學生安全,學生若有小爭執,不會即時介入,適時「放手」,反有助學生自行領悟團體合作。
亞斯理徽z小學去年舉行「失敗週1.0」活動,主要讓學生經歷個人失敗,今個學年該校加入團隊合作元素,上周三至周五舉行「失敗週2.0」活動,全校500多名學生12人為一組,分別在校園內的音樂室、雨天操場等地點挑戰9個團體任務,其中包括合作用繩懸吊大鼓,確保球不掉地之餘,讓球持續在鼓上彈起,又有以繩控制毛筆合作寫大字等任務。
每組其中6人會先接受挑戰,其餘6人則觀察,汲取經驗,思考策略,每組成員均會定時交換挑戰次序。校方同時設特別室予學生練習,鼓勵學生先思考,商討策略後再挑戰任務。該校小五生覃曦認同,有策略地挑戰任務能提升成功機會,「不經思考地進行挑戰然後失敗,這樣的失敗其實更浪費時間」。
刻意提高難度 錦囊教合作秘訣
循道衛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課程及活動主任林秋霞表示,活動刻意安排一些難度較高任務,讓學生經歷失敗,每組亦會有「拆局」錦囊,提示學生團隊合作秘訣。林說該校一組小二級學生在挑戰難度較高的任務時,其中一名隊友突然失控嚎哭,「(隊長)打開團戰錦囊,(醒悟要)立刻聆聽隊友需要,發現對方因為遊戲難度,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而感到氣餒,於是忍不住大哭」,其後其他隊員替他抹眼淚,安撫其情緒。
校長林德育期望,未來學生面對失敗時,也懂得控制情緒,調整心態,並發揮個人專長,貢獻團隊,重新出發。林說活動中亦曾有學生發脾氣脫離隊伍,最後在另一名學生協調下,發脾氣學生隨後重返隊伍,讓教師感悟應讓小朋友有空間「撞(板)」或做錯決定,「有時候小朋友這些事情(小爭執)是否應該放多些手? 他們真的可以處理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