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陝西西安正興建地鐵5號線,早前有工人在二期地盤發現三秦之一的雍王章邯都城「廢丘」。有專家指,此次發現與史書記載情況相類,或可藉此證明於逾2000年前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曾經水淹廢丘。另為免破壞並對遺址和保護文物,地鐵或將因此改變線道。 陝西省文物局指,是次發現的東馬坊遺址是廢丘的所在地,糾正了認為該都城在興平東南南佐遺址的傳統說法;而三秦之一的「櫟陽」,則位於現今西安市閻良區。考古隊表示,今次發現的是一個體積很大、合共3個的動土台基,地下的基礎部分南北長100多米,東西闊80多米,規模很大;西側還發現一個南北50米、東西約60米的二號台基。 此外,考古隊發現22口水井、15座灶、70處灰坑及1座墓葬;而在所發現的水井中,屬戰國秦漢時期的15口,唐宋時期的7口。由此判定,該遺址始建於戰國中期,延用至西漢。 另在出土的板瓦、筒瓦等建築材料上,都刻有「左宮」、「右宮」及「大匠」等字樣的陶文。據了解,「左宮」、「右宮」是「左宮司空」和「右宮司空」的簡稱,而「宮司空」及「大匠」都是秦漢時期負責大型宮殿建築營建的主要職官,過去只在阿房宮遺址同時發現此3類陶文。 從建築時代看,該遺址始建晚於櫟陽城遺址,早於秦咸陽宮遺址,營建時間應早於阿房宮,但參與營建的機構規模與阿房宮相當,顯示該遺址建築始建時有相當高的建築等級,是已知秦人渭河以南修建最早的高等建築群。除此之外,出土的陶罐上發現「鄍C公」3個字,「遄v是「法」的繁體字,根據傳統文字學研究,「遄v和「廢」字通用,因此「鄍C」即廢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表示,遺址情況與《史記》指「(劉邦)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的記載相符;又稱遺址南邊是古灃河河道,遺址周圍的勘探過程中發現大量水面,在南側有大量淤泥分布,往南正好延伸到灃河邊,「從這些情況來看,確實被水泡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