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中美兩國將會在「習特會」前於北京增加一場貿易談判,時間定於中國兩會結束後的數日內。報道稱,中方官員對達成協議持謹慎態度,稱擔憂美國總統特朗普善變的性格,會令協議最終對中方不利,導致未來中美兩國元首會面淪為越南「特金會」翻版。明報記者 中美雙方近期為達成協議各表現出主動姿態。中方承諾增加購買美國商品,並調降及放寬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及限制。美方亦延後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3月1日死線。路透社報道,中方已兌現早前增購大豆的承諾,同意額外向美國購買1000萬噸大豆。英媒透露該筆交易細節指,最少50萬噸大豆的交易已落實,預計今年中起付運。 不過中美雙方對包括協議執行機制在內等一些重要細節遲遲未能敲定。《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表示,中美計劃於3月15日全國兩會閉幕幾天後在北京再度舉行磋商。據熟悉北京立場的人士稱,中方官員擔心,考慮到特朗普有在最後一刻改變決定的傾向,最終協議可能會對中國不利。報道指出,早前「特金會」不歡而散,相當於為中國敲了警鐘;過去數次談判中即使中方多次有把握達成協議,也均在最後一刻以失敗告終。這些情G,均令中方官員陷入兩難處境,除非有足夠細節確定最終會達成協議,否則不可能讓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美國赴會。 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中國問題學者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認為,習近平對貿易談判保持沉默是一個不祥信號,美國認為中國已同意的幾個問題遠未得到解決。 報道引述對談判知情人士稱,達成協議的最大障礙仍然是條款的落實問題。美國提出要保有提高關稅的權力,如果中國違反協議,美國仍會實施制裁,但中國不得報復;中方的談判人員批評稱,該要求涉嫌侵犯中國主權。在遏制強迫轉讓美國知識產權方面,中美雙方也未能彌合分歧。另一個爭議點,是已加徵關稅具體如何取消。美方提出會視中國的結構性改革情G而考慮取消關稅,惟中方官員主張達成協議一刻就取消。 另外,波音公司周四表示,貿易協議還可能包括中國向美採購波音飛機。波音總裁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認為中美貿易談判進展「良好」,預計飛機採購會被列入協議,稱此舉有助縮窄美中貿易逆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