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昨日透露對已實施5年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新部署,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話指「一帶一路」建設正從謀篇佈局的「大寫意」轉向精耕細作的「工筆畫」,並表示今後將加強與發達國家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專家指出,這顯示中國將改變過去「漫天鋪開」的建設模式,按照市場規律,注重提高質量,同時尋求發達國家共同合作在沿線窮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以免造成誤解。
發改委副主任寧吉F從5方面概括未來對「一帶一路」的五大工作重點:擴大簽署「一帶一路」協議的範圍、推進互聯互通建設、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創新合作機制及加大扶持「民心項目」。他強調,在進行國家間「兩兩合作」的同時,要推進中國、投資所在國和發達經濟體及其他經濟體企業之間的「第三方合作」。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對本報記者表示,所謂第三方市場合作,就是將中國的中端製造能力,同發達國的高端技術、先進理念結合起來,為第三國提供高水平、高性價比、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實現「三方共贏」。
第三方合作將成為「一帶一路」未來的新合作模式。寧吉F指出,中法在亞非一些國家、中國與新加坡在東南亞國家,均已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中日關係轉好後,去年日本積極推進相關合作,更在10月舉辦第一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簽署52個項目,相當一部分聚焦泰國。
寧吉F也再次強調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提出「一帶一路」由「大寫意」向「工筆畫」、高質量發展的概念。王義桅認為這有助於釐清海外對倡議的認識,他指中國人太積極,中央一號召,許多地方企業就打荂u一帶一路」的名號去外面拉項目。「外國人很疑惑,到底什麼叫『一帶一路』?有些把名聲也搞壞了。」王義桅說:「所以(新舉措)講行穩致遠、落地生根,注重提高質量,不是漫天鋪開、造成誤解。」
「一帶一路」在海外的推進一直以來與爭議並行。有評論指中國精耕「一帶一路」的轉變,或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並指協商結果可能帶來「一帶一路」外匯資金來源等方面的挑戰。王義桅表示,因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可以自由兌換,「一帶一路」融資本身不能依賴外匯儲備,需靠私人資本參與及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發達國家的參與至關重要。他認為「一帶一路」未來不鋪張合作,轉向精耕細作,「是本身就應該做的,不是應對談判需要。另外,美國把『一帶一路』當成中國擴張甚至稱霸的戰略,(中方)這樣的轉變也有利於爭取美國(的支持)」。
他還提及,美國企業亦在項目中獲利,早期華府並無明確表態,在2017年時也有低調派代表團出席,「是直到貿易戰爆發後,才態度轉變」。
寧吉F還表示,5年多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除貿易往來,中國還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包或投資大量基建工程,譬如正在建設的中老(老撾)鐵路、中泰鐵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以及中白(白俄羅斯)工業園、中阿(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園、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大型經貿合作園區。單計2018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額為156億美元(老撾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68.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