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數學向來是中國教育自豪的強項,25日閉幕的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中國隊卻無一人獲得金牌,總成績排名第6,引發檢討聲浪。有教練認為,過度培訓反而不利。 新京報報道,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被認為是目前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難度最高的一項賽事。此比賽邀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中成績突出的國家參賽。 這次比賽共有來自24個國家的135名選手參加。中國隊無一人獲得金牌,最好成績是拿到銀牌的第15名,團隊總分為101分,排名第6,美國隊獲得了3面金牌,俄羅斯隊拿到2面金牌,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以及波蘭隊各獲得1面金牌。 以往,中國的學生基於升學競爭的需要,大多從小就補習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簡稱「奧數」)的題目,為了遏止補習歪風,中國教育部去年宣布取消將中學奧數比賽作為大學入學的加分項目。 專家:不該過度培訓 這次中國隊在國際數學競賽中遭滑鐵盧,有些網民質疑和教育部的政策有關。但在中學教書的奧數教練卻不認為如此。 根據錢江晚報,寧波鎮海中學的數學國際金牌教練沈虎躍說,別人一直在進步,但中國可能仍停留在原先的培訓模式上。「相比於美國隊的選拔機制和訓練方式,我們沒有與時俱進。」他認為,中國的奧數培訓受教育政策的影響比較大,帶有比較重的功利性。 而曾經在2016年帶領學生參加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的中學數學老師趙斌也說,反對過度的數學培訓,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全民奧數熱」更是完全沒必要。他認為,過度的培訓是揠苗助長,導致真正的數學人才無法脫穎而出。長此以往,對數學學科的發展不利。也有網民認為,這次比賽成績不佳,是因為中國沒有派出最強的選手。放諸國際,數學一直是中國教育最引以為傲的科目。2016年7月,英國政府正式開始在英格蘭半數小學引用「上海數學教學法」,目的是讓英國學校成績提高,但也有人不贊成引進這種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法。不過,這樣的自信近年也受到一些考驗。報道指,中國隊在一向擅長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的表現下滑,近4年來都無緣冠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