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局專欄﹕放下「框架」 才能切實回應題目

[2019.02.28] 發表
2016年文憑試通識教育科卷二有題目問及本港政府應否推行支持本地傳統行業的措施。圖為繡花鞋店舖第三代傳人王嘉琳為傳統繡花鞋塑造新形象,並透過社交平台銷售,吸納年輕顧客。
文憑試通識教育科2017年卷二題目問及電子煙,答題角度或涉及對健康風險的觀感、新奇感、名人效應等。圖為電子煙專門店的店員正在吸食電子煙。

【明報專訊】近年在坊間出現了一些「答題框架」,「指導」文憑試通識教育科考生遇到什麼類型的題目時就套用什麼框架回答,例如「比較」、「多角度」和「正反」框架等。因此導致部分考生以為回答通識題目需要「框架」,這實在是錯誤的。

「框架」不是作答內容,頂多是一些結構或提示。有人說這些「框架」是從考評局的答卷樣本中「提煉」出來,所以是重要的。事實上,我們從來沒有定出「框架」,更沒有要求考生用「框架」回答,因為它本身是僵化的結構,使用「框架」作答往往造成誤答和錯答,令考生得不償失。

考生勿誤信「框架」,因為作答是要按題目要求,沒有什麼「百搭」框架或模式。以下列舉3個考題常見的要求來說明:

◆(1) 多角度

議題不同 對象和性質也不同

多角度的意思不一定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等「角度框架」,而是按題目要求而定。例如問「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到人們日後會否購買電動車的決定?」(2018年卷二 2(a)),作答的角度可能是經濟考慮、支援措施或設備是否充足、能源技術開發等。然而,當問及「有什麼因素可能促使青年人使用電子煙?」(2017年卷二2(a)),角度則可能是對健康風險的觀感、新奇感、媒體/名人效應等。這兩道題目雖然都涉及「因素」,但有不同的角度,因為議題不同,對象和性質也不同。角度不是特定的,而是因應議題內容轉變,考生切勿看到「因素」二字便套用某些特定「角度框架」作答。

◆(2) 不同持份者

了解議題涉及不同角色

持份者是指在議題中的一些重要角色,他們可能抱有不同的價值觀,涉及不同利益、立場、態度等。他們可能是議題中的主導者、被動者、受影響者或既得利益者,所以考生要看清楚題目,辨識持份者及與他們有關的要素。例如問及「『標準工時對改善香港人的生活素質是必要的。』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項聲稱?」(2015年卷二2(b)),相關的持份者可能是員工、僱主、政府、工會等,員工更可細分為不同工種和對生活素質有不同要求的類別。但若然問及「香港政府應否推行措施,以支持本地傳統行業的生存?」(2016年卷二2(b)),當中的持份者則可能是旅客、本地傳統行業經營者、喜愛傳統工藝或食品的人、其他行業的經營者和政策制定者(政府)等。所以,「持份者框架」不一定是泛泛而談的市民、政府、政黨、商界等,而是要進入議題,了解當中涉及什麼不同的角色,從而找出其關係和他們之間的可能衝突。

◆(3) 正反立場

關鍵是論述具邏輯及有理有據

課程的其中一個學習成果是「從多角度考慮作出判斷和決定」(《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1.5段),所以評核要點之一是要求考生判斷和論證。考生的立場並不是評分的要點,關鍵是論述具邏輯及有理有據。立場不一定是絕對的同意或反對,在現實社會,我們往往傾向於某立場,但不一定是絕對兩極化。所以考生不應無視另一立場/觀點,並且需要加以闡述和回應,例如基於某些需要或原則,這些立場/觀點或未能符合需要或暫不可取。此外,考生也應指出自己支持的立場或存在某些限制,因為我們實難以獲得完美無瑕的方案,重點是以什麼原則(例如優次、資源限制、重要程度等)來取捨。

由此可見,這些論述不是「三正一反框架」可輕易處理。有人認為這種框架對考生有提示作用,但忘卻框架中「正」與「反」的論據還是需要考生從議題和提問中建構出來。同學對議題的理解和回應,應該從真實議題的探究入手,無論能力稍高或稍遜的都應該朝這進路出發,只有方向正確,才能在考試取得應得的成績。

總括來說,「框架」只屬一般建議,不能全面有效反映題目和議題的獨特性,過度依賴「框架」會令作答流於空泛,脫離議題,甚至答非所問。

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評核發展部高級經理 盧家耀

[通通識 第567期]

更多教育
世界三分鐘﹕復活節島石像指路尋水?
【明報專訊】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位於南太平洋,屬南美洲國家智利的領地。它是海上孤島,與南美洲及其他群島相距遙遠,因此有「世... 詳情
透視自然﹕物種減少  人類難辭其咎
【明報專訊】2018年底,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發表新一份《地球生命力報告》,報告追蹤了不同物種數量的增減趨勢,涵蓋逾4000個物種,種群數量合...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早前反思高中通識科課程的核心價值為何,以及有何可以修訂,並細閱教育局與考評局聯合編訂的《通識教育科課程與評估資源套??釐清課... 詳情
漫畫拆解﹕解構國歌法漫畫信息
【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尊子漫畫〉,《明報》,2019.01.10 ◆資料B 政府2019年1月9日公布醞釀多時... 詳情
觀點與角度﹕減單程證可紓緩醫療壓力?
【明報專訊】冬季流感疫情持續,2019年1月有醫生於電台節目表示醫院及病房愈來愈「爆」,建議立刻叫停每日150個單程證名額的政策,減輕醫療體...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