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天下午4時,滿載鮮花的車輛從四面八方趕來,花卉在這媔陘丰璈騿A再運往國內外,繁忙的景象一直延續到凌晨2時。這奡N是中外聞名的斗南鮮切花交易市場。每天有二三萬人次進場交易,日上市鮮花100多個大類、1600多個品種,平均日交易量1650萬枝,交易額1294萬元,連續10餘年年交易量、交易額、現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額全國第一。2017年,斗南花卉交易市場鮮切花交易額達53.55億元,65億枝鮮花從這媯o出,銷往全國各地。
斗南從滇池南岸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成為亞洲鮮花重鎮,走過了35年。
1983年,斗南村村民種下第一枝商品化的劍蘭,從那時開始,乘茪什磣麰眸}放的春風,斗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0年前,24歲的斗南村村民華明升做出一個大膽嘗試:拿出自家的一分承包地試種劍蘭。
「當時在昆明白塔路賣花的朋友告訴我,一枝劍蘭可以賣3毛錢,我動心了。」華明升說,那時候他家主要以種菜為主,1公斤菜只能賣5分到1毛錢。華明升嗅到了商機。他很快找到昆明植物研究所下屬的花卉公司購買了種球,在1分地上試種劍蘭。開花時,他每天凌晨騎20多公里的自行車,將劍蘭送到白塔路賣花攤上,中午再騎回來。
「那一年,我種的花賣了160元,相當於在3分土地種植和銷售1000公斤蔬菜。」華明升馬上開始更換作物,將自家半畝、1畝、3畝土地全部種上了鮮花。現在,這位斗南村第一批種花人之一,是昆明金才園藝場的股東。
當種植鮮花產生明顯效益的時候,很快整個斗南村家家戶戶都開始種花,種花和種菜一樣,需要細心呵護,斗南村的種菜能手又都轉變為種花能手。斗南花卉從最初的劍蘭增加到滿天星、玫瑰、康乃馨等,品種愈來愈多,種植面積愈來愈大,收益也愈來愈好。村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巨大改變:住上新房、開上新車,村子堶蚺F新路…過去的斗南村現在已成為斗南社區,而且這堣]不種花了,變成了大市場,賣花、營銷品牌和提供包裝、物流服務。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鮮花市場愈來愈大,也不限於昆明地區了,帶動周邊省份不說,還輻射到南亞東南亞地區。市場大了,中間商多了,花農不需要再送花進城。」斗南社區黨委副書記華少明還記得以前斗南花市的模樣:斗南村的街心每天上午都被擠得水泄不通,花農挑茷騞嵷M籮筐賣花、商販推茼萓璅恩洩寣C
1994年,斗南開闢了12畝土地,建了第一個花卉交易市場,從此鮮花交易告別了「露水攤」。僅過了3年,市場就嫌小了。1997年斗南街道開始重新在周邊選址建設。創立於1999年的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新建了佔地56畝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場,從此,開始了深耕花卉市場之路。2001年,經上海第十四屆吉尼斯總部認證,斗南花市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
2012年,打造國際性花卉產業園的思路應運而生,總投資50億元,規劃面積1020畝的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開工建設,2015年3月產業園區一期項目佔地286畝的「花花世界」投入使用。
斗南變成亞洲最大鮮切花交易中心後,花農也轉變了身分,他們賣花、做中介、做物流、做包裝。2017年,斗南社區實現經濟總收入2.44億元,居民人均純收入16300元,與1985年社區經濟總收入565.64萬元、居民人均純收入509元相比,增長了很多,社區居民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2002年12月20日凌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KIFA)正式在斗南落成「開槌」,這成為斗南花市成功轉型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昆明花拍中心總經理張力既是第一批花卉從業者,也是第一批花卉拍賣師。從花農到拍賣師,張力的經歷就是斗南不斷創新發展、成功轉型升級的最好體現。他介紹,拍賣中心投入運營,使斗南花卉交易市場對接國際市場通行的定價、質量標準體系等一系列規則,集中了對手交易、電子拍賣交易、電子統一結算交易、B2B等4種交易模式。經過16年的發展,KIFA成為目前國內最大,亞洲第二大的交易中心。2017年,KIFA共拍出各類鮮切花11.04億枝,拍賣均價為每枝0.92元,拍賣總量和拍賣均價均創歷史新高。
如今,斗南已是國內最集中的花卉企業集群發展和產業聚集區,在全國乃至亞洲都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與定價權,但是斗南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2017年6月15日,省發改委公布雲南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昆明斗南花卉小鎮成功入圍雲南省創建全國一流特色小鎮名單,計劃力爭通過3年努力建設成為花卉產業提升的平台,「產、城、人、文、旅」有機融合的空間發展平台,就地城鎮化工作的典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