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臨近豬年,野豬問題及爭議同時愈演愈烈。漁護署自2017年暫時停止野豬狩獵行動,改以「野豬避孕及搬遷先導計劃」(先導計劃)處理。署方於2017年起購入新器材,協助捕捉及監察野豬位置,又特意於農曆新年前製作揮春及海報,提醒市民切勿餵飼野豬。 全球定位野豬頸環 預設時間鬆開 署方在每次捕捉及搬遷行動前,需要2至4星期放置工具及讓野豬熟習相關環境,然後獸醫便會用麻醉槍捕捉野豬,再把野豬搬遷到郊野。漁護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陳寶琳解釋,麻醉槍其實是氣槍,由於麻醉藥是危險藥物,只有獸醫才能使用。麻醉藥物需要約10分鐘才開始發作,野豬或會走進叢林不知所終,所以麻醉鏢上安裝上追蹤器。漁護署也會利用熱能探測器,在漆黑的環境清晰看見生物的位置。 陳寶琳又指出,相關人員會從野豬的牙齒判斷其年齡,一般野豬到兩歲已「大定了」,署方便會為這些野豬安裝全球定位追蹤器。追蹤器形狀如一個以軟墊造成的環,套上野豬的頸部。電池有效兩年,每天追蹤器會發送SMS給署方,收集野豬去向的數據。署方外出行動時會配合如天線狀的特高頻(VHF)信號接收器接收野豬位置。追蹤器會於特定時間後自動鬆開,不會跟隨野豬一輩子。 每隻被捕捉過的野豬均會由漁護署植入如米一樣小的晶片,植入於野豬皮下,所以署方在捕捉時,會用晶片讀取器掃描野豬是否有晶片。陳又表示,漁護署也在野豬經常出沒的地方,以及常有人餵豬之處安裝紅外線相機,藉此蒐集常餵養野生動物者出沒的時間,協助相關部門執法。 為慶祝豬年,漁護署今年特地製作數款揮春,包括寫荂u唔好餵喇」,並有可愛的野豬及猴子插圖。陳說,希望提高市民對「不要餵飼野生動物」的意識。 漁護署亦於部分郊野公園的燒烤場地及露營地點陸續安裝「注意野豬出沒」提示牌及橫額,盼人豬能好好相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