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流感疫情持續,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再添一宗兒童感染甲型流感嚴重個案,一名6歲女童感染甲型流感併發嚴重肺炎。就近日公營醫療系統問題與新移民的爭議,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昨稱不能將問題完全歸咎於新移民,但稱新移民是使用醫療系統的「重要分子」。社區組織協會則指有關將公院爆棚歸咎新移民的言論過於武斷。 6歲女童染甲流 至今21兒童嚴重個案 新增個案的女童無接種今季流感疫苗,上月底出現發燒和咳嗽等病徵,前日入住私家醫院,同日轉送瑪麗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情G嚴重。截至昨日,今年累計有21宗兒童嚴重流感個案,目前共有2人危殆、1人嚴重,全部留醫瑪麗醫院。 另一方面,公立醫院前線人員壓力未減,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執委馬仲儀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本港有八成醫生在私人市場,但八成病人卻在公院接受治療。她稱不少同事因工作量大及缺乏成功感,又覺得給每個病人的時間太少,無法控制工作質素而轉去私家醫院,建議從短中期改善醫管局架構,並減少會議時間,讓臨H部門的同事回病房工作。 馬仲儀:長居內地新移民願回港就醫 對於「杏林覺醒」成員、屯門醫院心臟專科醫生黃任匡早前建議,政府應檢討每日150個單程證的政策,以減低新移民對本港醫療系統的負擔,馬仲儀相信黃是想表達政府在未有足夠的醫療配套下輸入人口的問題。她表示不能將公營醫療系統問題完全歸咎於新移民,但有不少持香港身分證、長居內地的新移民因價錢相宜而選擇回港就醫,故新移民是除了本港長者以外,另一批使用本港醫療系統的「重要分子」。 社協引用數據指新移民年齡中位數33.9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則於昨日開記者會,指黃任匡言論過於武斷,欠缺理據支持。協會稱政府統計處數據並未將公院病人是否屬新移民作統計,協會引用2017年統計資料解釋,入院病人近半是55歲或以上人士,而2016年統計資料則顯示,新移民的年齡中位數是33.9歲,55歲或以上人士只佔新移民中的6.4%,故協會認為新移民不會對本港公營醫療系統造成太大負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