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立法會昨日討論多元教育,有議員建議消除應試文化和過度操練,考慮以津貼推動學校引入適量國際課程。過往兩名子女均就讀國際學校的教育局長楊潤雄表示,本地學校教育及課程絕不遜色於其他地方,亦「不認為選擇就讀國際學校或報考外地公開考試的學生一定沒考試壓力」。 盼學生化壓力為動力 多名議員在會上提及學生和家長壓力,楊潤雄回應說,局方也擔心過大壓力不利學生全面發展,但認為「壓力對學生影響因人而異,我們希望學生可將壓力或競爭轉化為動力,努力向上,達成自己所訂學習或人生目標」,形容壓力是成長的階段。楊又說,局方將繼續減輕學業帶來的壓力,裝備學生有堅毅品格和抗逆力。 至於引入國際課程,楊潤雄說,不同地區或國家的教育制度各有特點,課程架構、教學及考評制度也建基於自身教育發展、社會文化等因素,香港重視兩文三語,鼓勵學生認識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等,也是針對香港需要而制定。 蔡若蓮:教師批改書寫不宜太嚴 另外,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昨日在網上專欄「局中人語」大談寫字教學,指認真和謹慎的書寫態度固然重要,但認為教師要體諒初小學生年紀尚小,小肌肉控制和執筆寫字能力有所差異,應有合理要求,建議改正練習適量即可,「如果機械抄寫太多,可能令年幼學童感覺是懲罰,對寫漢字望而生畏,豈非得不償失?」 蔡若蓮呼籲教師批改時不宜過於嚴苛,舉例「王」字3個橫畫的長短闊窄只屬不同書寫習慣,無關對錯,蔡又建議學校趁農曆新年來臨,鼓勵學生寫揮春,為家人送上祝福,同時練書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