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廣東政協第十二屆二次會議昨日在廣州開幕,今年的工作報告對大灣區蚞斥多,稱之為「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的總牽引」,很多委員的提案也與此有關。來自香港的廣東政協常委郭基煇與霍啟山,發布關於港青對大灣區認知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一半受訪者未聽過「大灣區」,到廣東發展的意願也比較低。明報記者 陳奕勤 廣州報道 王榮:大灣區將成中國新名片 廣東政協主席王榮昨日作工作報告時,回顧去年工作時提到,政協有份推動科研經費跨境使用、港澳居民申領居住證、取消辦理就業許可證、降低跨境通訊資費等措施出台、落地。對於今年的工作安排,王榮稱重點議題包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高標準建設廣東自貿區、推動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民生領域合作、粵港澳青創基地建設等。他還指出,大灣區建設目標是「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和「中國向世界展示改革開放的新名片」。 宣傳經年 「聽過」者有增加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自3年前在廣東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提出,到2017年被納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國家戰略,但大灣區規劃一直「只聞樓梯響」。由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山和新地集團執行董事郭基煇分任執行主席和常委副主席的香港廣東青年總會,聯合智庫、大學、研究機構,連續兩年發布「香港青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指數」。數據顯示,2017年只有44.8%在香港的青年聽說過大灣區,在粵港青更只有40.3%聽過,經過一年宣傳,前者增至55.87%。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兩份民調的樣本均為800多人,也同樣採用問卷與焦點小組的研究方法,但去年對「青年」的年齡界定由前年的15至34歲拓寬到39歲。 在認同感方面,2018年有約兩成半香港青年認同大灣區整體發展理念,僅比2017年增加一個百分點。至於認為大灣區發展會為香港帶來機遇的比例,在港和在粵受訪者分別為43%和63%,調查因此認為,內地經驗對認同度有正面影響。 僅兩成半認同發展理念 對於赴廣東升學或進修、就業、創業、居住的意願,表示「願意」者都只有一兩成,「不願意」者則高達四至五成。香港受訪者認為,廣東的主要優勢分別為學費和生活費較低,而潛在就業和創業機會、晉升機會都較多,創業成本低、市場廣闊,生活成本低及住房條件好。最主要的劣勢則是內地文憑或專業執照在港認受性較低、缺少人脈及不適應職場環境、不熟悉法律等創業環境、缺少家人和朋友陪伴,以擔心生活質量,包括環境、衛生、食安、治安等等(見表)。 郭基煇強調,並非指港青到大灣區發展是唯一選擇,只是多一個選擇。他又以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市值佔港股七成為例,表示就算留在香港發展都是服務大灣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