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誕世界首批「失眠」克隆猴

[2019.01.24] 發表
5隻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複製猴。(大陸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明報專訊】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團隊,首次通過敲除關鍵基因的方法,誕下5隻生物鐘紊亂的體細胞克隆猴,標誌着實驗用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成為現實,全球實驗動物使用數量有望大幅降低,將加快藥物研發速度。

據了解,該批猴子將會被應用於生物節律的研究,而生物節律紊亂與睡眠障礙、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糖尿病,腫瘤,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關。

由中國科學院舉辦的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23日在上海舉行。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院士及相關研究人員報告了研究成果,相關成果還登上中國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24日的封面(圖)。

據悉,10年攻關和10億美元投入幾乎是目前新藥出爐的標準配備,然而即便投入如此之鉅,失敗概率仍然超過90%。科學界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缺乏遺傳背景一致的實驗用疾病模型猴。

在嚴格遵循科研倫理的前提下,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張洪鈞、孫強、劉真團隊首次通過敲除關鍵基因的方法,獲得5隻生物鐘紊亂嚴重程度不同的疾病猴,而後從中選取了一隻紊亂特徵最為明顯的獼猴作為克隆原型,通過採集其體細胞核,最終獲得5隻克隆疾病猴。目前年齡最大的已超半歲,年齡最小的亦已超過3個月。至此,疾病模型猴的構建難題被攻克。

有望降低全球實驗動物使用數量

研究團隊指出,2016年他們首次利用CRISPR/Cas9方法,敲除了猴胚胎中的生物節律核心基因BMAL1,繁殖一批BMAL1缺失的獼猴。這些猴子晝夜活動紊亂、睡眠障礙,還表現出類似焦慮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狀。不過,由於牠們遺傳背景不一樣,且體內不同細胞的基因型有差異,上述症狀表現的嚴重程度並不一致,不是理想的動物模型。

為此,研究團隊採集一隻基因敲除獼猴的體細胞,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獲得5只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從而在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了一批遺傳背景一致的生物節律紊亂獼猴模型。

據了解,目前全球藥物研發會使用大量實驗動物進行藥物安全性和代謝檢測,還會招募眾多臨床試驗人群做藥效評估。隨著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技術不斷成熟完善,未來全球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有望大幅降低,臨床試驗人群服用無效藥物的比例也將大大降低。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表示,下一步團隊將繼續優化「基因修飾+體細胞克隆技術」,研製患有各類腦疾病的克隆猴模型,用於繪製「全腦神經聯接圖譜」,並研發更有效的腦疾病治療手段,進一步提升藥物研發效率。

更多中國要聞
女兒獲母移植子宮後平安產子
【明報專訊】2015年11月20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專家團隊實施中國首例人子宮移植手術,成功將母親的子宮移植給「先天性無子宮」的女兒楊華...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育齡婦女中,約有100萬人是子宮性不孕。不過,就算是健康族群也有不生的難題。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2018年大陸新生人口為15...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刊文指出,2018年出生人口雖然比上年減少200萬人,但仍處於人口總量平穩增長期;勞動年齡人口下降、老齡化加深... 詳情
美智庫:中國人口未來將減少
【明報專訊】美國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近日發表報告,展望中國到2040年的人口前景及其影響。報告指出,中國人口十年後將加速下降,並伴隨... 詳情
林清玄夢中別塵世 享年65
【明報專訊】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昨晨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壽65歲。林清玄是台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