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地球上有許多不同的濕地生態環境,例如:河溪、淡水沼澤、水稻田、魚塘、基圍、紅樹林及珊瑚礁等,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生態環境和居住其中的動植物,各地政府於1971年簽訂了《拉姆薩爾公約》,並且指定每年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藉此推廣保護濕地的信息。大家熟悉的米埔及內后海灣一帶,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認識濕地吧! 文、圖:漁農自然護理署 香港濕地公園 什麼是濕地? 濕地泛指陸地與水交接的地方,以水為主要元素。如該地方受潮汐影響,潮退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也稱為濕地。濕地可以是天然的,如河流和紅樹林,也可以是人工的,如魚塘和基圍。濕地可以是淡水,也可以是鹹水或鹹淡水的。濕地孕育茞釵h生命,是獨特和重要的生態系統。 濕地的功能濕地的主要功能包括: 保護:部分濕地能保護海岸線,減少海浪、氾濫和侵蝕等自然破壞,例如紅樹林 過濾:部分濕地能過濾水中的污染物,例如蘆葦H 儲水:濕地能吸納和儲存大量水分,如淡水沼澤。 供給:供給食物、藥物和其他原料,如水稻田。 庇護:為眾多生物提供居所及覓食地,如珊瑚礁 保護濕地由你做起 濕地除了是生物棲息之所,亦提供我們日常所需。因此我們應從生活做起,攜手保護濕地資源。 小貼士: ?節約用水,例如縮短沐浴時間或以淋浴取代浸浴 ?實行「環保4R」:減少使用(Reduce)、重複使用(Reuse)、循環再用(Recycle)及代替使用(Replace) ? 向親友分享濕地的功能及保護濕地的信息 [常識天下 第140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