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F昨日發布中國經濟數據時,對於中美經貿摩擦對經濟運行影響表示「確實有影響」,但總體可控,主要是中國以內需為主。 寧吉F表示,對於從去年二季度開始的中美經貿摩擦,中國政府及時採取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穩措施」,「應該說中美經貿摩擦對經濟運行影響確實是有,但影響總體可控。」寧吉F認為,經貿摩擦不僅對中美兩國的經濟有影響,對全球經濟都有影響。中美經濟合則兩利、鬥則兩敗,合則多贏,世界各國都受益,鬥則多輸。 寧吉F指出,從中美貨物貿易額超過6300億美元,互利共贏的本質不會改變,合作需求潛力十分巨大。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增長總體上是內需主導,2018年消費增長貢獻率和投資增長貢獻率加在一起超過100%,淨出口的貢獻率是負的。而且中國國內市場開拓的空間十分廣闊,「經貿摩擦沒有也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中國經濟抗禦壓力的韌性、應對衝擊的後勁,長期穩中有進的態勢沒有也不會改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