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最快今年首季就檢討空氣質素指標內容諮詢公眾,健康空氣行動批評政府拒絕收緊兩種污染物(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及臭氧(O3)的濃度上限,是出於日後讓大型基建如「明日大嶼」填海項目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的考慮。團體又引述政府數據,預測2025年全港空氣最污染的地區集中在交椅州等西面地區,與部分「明日大嶼」選址重疊,擔心政府會在完成修改空氣質素指標前,以較寬鬆的指標完成環評,令工程較易上馬,卻犧牲市民健康,做法並不可取。 環保署:無計劃收緊兩標準 環保署無正面回應質疑,發言人解釋在檢討空氣質素指標時,專家小組審視了在推行現行及已承諾措施時,預期2025年的減排成效,結果顯示只有二氧化硫(SO2)及微細懸浮粒子(PM2.5)可符合更嚴格的標準。至於PM10和O3的濃度料到2025年會上升,故未有計劃收緊該兩種污染物的標準。 該署又指出,建議中的「明日大嶼」項目必須根據法例做環評研究,環保署長審批報告時必須參考有效的空氣質素指標。 環團憂指標鬆 工程易上馬 健康空氣行動高級社區關係經龍子維表示,在港進行大型工程,必須依法做環評,環評其中一個必須達標的項目為空氣質素,故空氣質素指標的水平會直接影響工程可否通過。他說,「明日大嶼」建議填海的海域,部分與政府預測2025年全港空氣最污染的地區重疊,料政府為該項目做環評,會面臨空氣質素超標的局面,擔心政府會趕搭「尾班車」,以較寬鬆的指標做環評,並爭取在新指標落實前通過,令工程較易上馬,但日後在「明日大嶼」活動的市民面對更大健康風險。 另外,健康空氣行動分析去年本港各區空氣質素,結果顯示,本港西面地區的空氣污染物濃度較東面高;首5個錄得二氧化氮(NO2)最高的地區分別為葵涌、深水鶠B屯門、荃灣及元朗,全年平均濃度均超標,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情G相若,料與西面受內地污染物影響及交通流量有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