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沙中線紅磡站調查委員會昨日恢復聆訊,並傳召港鐵及委員會分別委聘的兩名獨立專家證人作供。雙方專家均批評,港鐵及總承建商禮頓最少有四大問題:工程各方「欠缺有意義的溝通」,導致連續牆設計改動混亂;建造後設計的做法不可取;無妥善及用電子化方式保存施工紀錄,以及港鐵和禮頓同時聘用顧問阿特金斯(Atkins)有利益衝突之嫌等。
委員會上月完成事實證供收集,原定前日(9日)復訊,但延至昨日復會。委員會主席夏正民解釋,為令聆訊更有效率,邀請專家提交聯合陳述書,顧及二人整合意見需時,故將聆訊順延。該兩名證人均為項目管理專家,分別是來自英國、由委員會委聘的Steve Rowsell,以及港鐵委聘的專家證人、美國專家Steve Huyghe,二人現時均是工程顧問公司負責人,在業界有逾四五十年經驗。
Rowsell及Huyghe在聯合陳述書中,點名批評港鐵、禮頓及設計顧問阿特金斯沒有「有意義的溝通」,導致連續牆自2015年後出現多種設計改動,圖則卻遲遲無更新,甚至至今無一方能全面掌握竣工實G,Huyghe直言對施工時各方無溝通感「不可思議」(inconceivable)。Rowsell建議,政府應加強協調角色,設「項目管理局」定期召開「多方高層領導會議」,促進各方交流及掌握施工進度。
批「先建後設計」 無電子化紀錄
過去聆訊有禮頓證人承認,改動連續牆設計時,施工人員並無最新圖則在手,阿特金斯更是去年才按禮頓要求,參照已完工相片及記錄製作竣工圖。兩專家均批評先建造後設計的做法不可取,強調不論改動大小,亦需先通過新圖則才施工。
另外,Rowsell對本港大型基建工程鮮有使用建築信息模型(BIM)以記錄施工進度感「不尋常」。BIM在外國已廣泛使用,用作記錄及識別設計改動。
港鐵禮頓聘同一顧問「非常不尋常」
Huyghe亦批評港鐵及禮頓無指派合適人員檢查逐層螺絲帽安裝,而且無一套電子記錄系統,以致如今出現後補或手寫等不理想的記錄方式。Rowsell亦形容阿特金斯在同一合約中,同時作為港鐵和禮頓設計顧問「非常不尋常」。
倡新增「關鍵檢查點」查絲帽安裝
不過,兩專家對屋宇署的「質量監控計劃(QSP)」提及「全時間、持續監察」螺絲帽安裝理解有分別,Rowsell認為鋼筋螺絲帽接駁時應有監工在場,港鐵委聘專家Huyghe則指視乎情G,但二人均建議在逐層螺絲帽安裝新增「關鍵檢查點」檢查。兩名專家昨完成作供,聆訊下周一再續,由參與制定沙中線紅磡站開鑿檢驗方案的港大學者區達光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