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要求各個局及部門每年發布來年的「年度開放數據計劃」,80多個局及部門已於去年底公布首個「年度開放數據計劃」,今將解釋細節。本報查閱多份計劃後發現,非所有局及部門發放的開放數據均有應用潛力,當中較貼近業界所需是運輸署提供的數據集,如政府停車場「實時空置車位數目」數據集以及「路旁停車位實時空置資訊」,但業界稱現時開放的數據未夠全面,未有公眾最關心的數據。 明報記者 林穎茵 高卓怡 對有部門只提供新聞公報、演辭等「數據」,有議員批評政府混淆「開放數據」及「公開資料」,建議政府另設諮詢組織,聆聽業界真正需求(詳見另稿)。 6月開放車場 下年開放咪表 80多個局及部門於去年底公布首個「年度開放數據計劃」,其中運輸署的「年度開放數據計劃」較詳盡,提出將於今年內發放或改善12項數據集,包括今年6月起將提供政府停車場「實時空置車位數目」數據集,並於今年9月改善現有特別交通消息數據集的格式等,又計劃於2020年提供「路旁停車位實時空置資訊」、2021年提供主要幹道及道路交通數據等。 業界倡供事故坐標實時報站 初創企業「洗車俠」創辦人杜振康歡迎新的開放數據,但建議政府亦應提供實時電動車泊位數目及剩餘時間,以便製作應用程式時向車主提供有關資訊。至於特別交通消息的數據,他說目前只提供純文字數據,建議如有道路工程或事故時,應實時提供受影響道路的坐標,以便在地圖上標記,方便駕駛者理解。 指只供部分主幹道數據難分析 運輸署亦會改善公共交通路線及收費資料的數據集,本地地圖資訊系統MapKing創辦人吳永輝有改善是好事,「起碼格式(GTFS)方便業界用」,但認為內容未夠全面,沒有大眾最關心的實時報站數據。他建議,運輸署應將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的實時報站數據加入開放數據計劃中。他批評,運輸署於2021年才能提供部分主要幹道的交通流量、行車速度數據,而不是全港路面流量,「無法做到大數據分析」,浪費了數據用途。 醫局擬發放門診名額 被指無用 此外,醫院管理局的計劃提出,將把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及普通科門診名額等以機器可讀格式發放,醫療科技公司ClinicOne創辦人譚海杰說資料「無咩用」,認為市民最關心在急症室或普通科門診等候時「排到自己未」,建議醫管局提供實時籌號輪候數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