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再工業化」是趨勢 港商:本地人才成難題

[2019.01.02] 發表
本地門禁出入系統出口商NiRoTech財務總監葉祖禹(右)表示,為提升生產質量,減少人為錯誤,數年前已有再工業化計劃,去年擲1000萬元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料今年第三季投入運作。左為董事總經理Roberto Leone。(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政府於2015年提出「再工業化」,去年公布的《施政報告》更建議撥款20億港元成立「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生產商在本地設立智能生產線。有本地出口商投資千萬元在港發展智能生產線,令一條生產線的人手由38人減至8人,生產量更增加;但有廠家因為公司人才難以適應,而改在東南亞設智能生產線。他們不約而同認為「再工業化」為未來工業發展趨勢,惟人才是一大難題。

對講機商設智能生產線減出錯

本地門禁出入系統出口商NiRoTech於內地設有4條生產線,生產對講機系統,產品主要出口至歐洲,隨着業務擴展,去年更於越南加設一條生產線。「除了數量以外,我們亦想要有質量的提升。」NiRoTech財務總監葉祖禹表示,過去生產上出現很多人為錯誤,加上近幾年珠三角地區因要發展住宅而出現撤廠潮、工人成本上漲及高流失率,為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及質量,幾年前已開始計劃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機器生產一方面可減少人為錯誤,未來亦可根據收集到實時數據進行分析,有助預知生產空檔、配合原料採購及營銷等」。

38工人減至8工程師 生產力增

葉祖禹說,為籌備轉型,擬定了一個5年計劃,2017年開始,先投放550萬元,將整個物流系統數碼化;其後再擲1000萬港元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在港租用廠房設立智能生產線,項目更獲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中的「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資助40%,料將於今年第三季運作。

葉祖禹指出,現有每條生產線需要約38名工人工作,工人需將組件分顏色、組裝、再分顏色包裝,每小時約生產到80件產品;而新的智能生產線只需8名工程師,機器可代勞重複及低技術的分顏色及組裝工作,每小時更預計可生產到180件產品。

指本地工程師不熟工業技術

雖然人手需求大幅減少,但葉祖禹認為,在港聘請人手仍有難度,「本地的工程師及熟悉機械的專才,即使請到,都不熟悉工業上最前端的技術」。為了培訓人手,他說會邀請一些業內已退休的「老行尊」幫忙,傳授專業知識。葉祖禹預計,香港的智能生產線需要約一年時間上軌道,而他們亦會繼續研究智能化品質管理及測試程序。

明報記者 林穎茵

更多港聞
跳吊橋事故增 學者:倡建防自殺設施多年
【明報專訊】跳橋輕生事故時有發生。運輸署數字顯示,在本港三大吊索橋發生的跳橋事故,由2016年的2宗上升至2018年的7宗,升幅達250%。... 詳情
少年清醒開顱切瘤 邊玩「怪叫雞」防割錯  廣華最年輕患者:慶幸保住語言能力
【明報專訊】腦腫瘤患者接受腦部切除手術,或會出現癱瘓、無法言語等嚴重缺陷。廣華醫院自2015年引入清醒開顱手術,至2018年底共21名原發性... 詳情
【明報專訊】清醒開顱手術並非新技術,在沒有麻醉的年代,如有人被老虎或熊等野獸撞傷頭,及時開腦施手術可救活傷者。廣華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胡日...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黑糖珍珠奶茶品牌「幸福堂」與香港代理商就商標註冊和合作方面鬧不和,互告對方侵權。台灣總公司日前入稟申請禁制令,要求法庭頒令禁... 詳情
中環灣仔繞道  淨化空氣系統全球最大
【明報專訊】中環灣仔繞道及東區走廊連接路定於本月20日通車,為改善有關行車隧道的空氣質素,路政署首度在行車隧道內安裝空氣淨化系統,預計每小時...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