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6日,北京海淀區一學校聯合當地街道辦發布《關於北京義務教育入學政策的通知》,指自明年1月1日起,在海淀區新登記取得房產證、並以該單位申請入學的,其學位將不再對應一間學校,實施類似香港的校網制。 這意味荍Y便在嚴格樓市調控政策的緊箍下,仍未被撼動分毫的「學區房」價格神話,或就此被終結。 在內地,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均是按「學區」派位,即家庭戶籍所在地直接決定子女可以入讀「學區」對應的學校,過往每個「學區」對應一間學校,意即只要住到名校對應的「學區」內,就一定能夠入讀。不久前深圳福田區百花小學附近一樓盤開售,數百個單位在幾天之內被搶購一空,創造了自2017年樓市調控以來深圳賣樓速度之最。 此前有報道稱,今年3月15日有家長為得到名校學位,耗資1000餘萬買了北京一間地下室,亦有家長耗資數百萬購下根本住不了人的廚房、甚至走廊等違規間隔的房產。在家長看來,買學區房比送子女去讀貴族學校更加划算,因為只要學區政策不變,在子女畢業後還可賣給下家,價格穩賺不賠。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住不炒」,翌年多城出台史上最嚴的樓市辣招,仍未能撼動學區房的價格。 今年10月,北京市教委出台《關於推進中小學學區制管理的指導意見》便提出「加大教育資源統籌力度,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校際區域差異進一步縮小」,而前文所提海淀區的通知不過是落地的靴子。北京此舉現時未聞有其他一線城市跟進,但此前廣州試水租屋也能獲得「學區」資格,亦表明各地均在公平分配資源、理性控制房價上作出探索。 明報記者 鄭海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