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西九文化區從單一招標的天幕項目,演變為推倒重來後經歷公眾諮詢而得出現今的設計方案,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憶述,政府於最初期的單一招標階段未有建議興建戲曲中心,其後新光戲院(現稱新光戲院大劇場)於2005年陷入結業邊緣,令社會和政府意識粵劇場地的迫切性,才爭取到戲曲中心成為首個落成的表演藝術設施,讓新血有場地學習並接棒。 新光瀕結業成轉捩點 根據政府2003年的建議,核心文化藝術設施不包括戲曲中心,藝發局於2005年成立「戲曲界關注西九小組」,集合業界代表,促請文化區設立專演戲曲的場地。「我們(粵劇界)從來都沒消失過,但我們經營得很辛苦。」汪明荃稱,該年作為唯一「民營」粵劇場地的新光亦有約滿結業危機,令演出和培訓場地的需求極迫切,「沒有場地,就沒有新人接班,我們需要一個劇場發展,我們沒有自己的地方」。 2006年政府宣布西九計劃推倒重來,翌年特首委任的諮詢委員會建議文化區分兩期提供15個表演藝術場地,首批落成的包括戲曲中心。汪明荃稱,當爭取成為首批設施後,再爭取了選址須坐落港鐵站旁,以方便長者到場。她稱多年來自己為業界爭取,一直在「解結」,但相信每人都有個任期,冀西九繼續與業界溝通,「我在向終點衝荂A我看到了我的努力,我應該是告一段落,因為我投入太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