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地《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重磅出台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方案要求所有地方機構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務。轉眼間,2018年接近尾聲,內地已有31個省份的機構改革方案獲批。「一盤棋」又兼具地方特色的機構調整,其落實將是來年重要的觀察點之一。 山東福建整合對台港澳工作 筆者梳理發現,部分省市將對台與港澳事務進一步融合。例如,福建、山東兩省將台辦與港澳辦合併,成立「省委台港澳工作辦公室」,寧夏則成立「自治區黨委港澳台工作辦公室」。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轄市及其他多數省份保留了原有對台灣、港澳的管理架構。觀察家指出,對台與對港澳的工作有很多可以整合的部分,但在地方上又有所不同。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有利於發揮集約效應、提高辦事效率,也體現了未來一種政策走向。 設特色部門 浙「跑一次」辦公室獲稱讚 此外,各地設置「特色部門」貼合經濟發展需求的探索亦值得關注。其中,浙江、福建、安徽、山東等多個省份設置了對接大數據開發的管理部門,如安徽省數據資源管理局、山東省大數據局、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等。大數據時代,如何把人口紅利轉化為數據紅利是一大課題,此輪地方機構改革突顯了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和佈局。 此前,浙江省掛牌「最多跑一次改革辦公室」,看似「奇葩」的命名卻贏得了民眾的贊同和支持。隨後,多地推動簡政放權的機構改革,簡化民眾和企業辦事流程。例如,北京市政府一次性精簡上千個行政審批事項,上海浦東將129項企業市場准入事項納入一個窗口辦理。 分析人士稱,這次機構改革的原則就是優化協同高效,因此各地改革方案體現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特色。例如,山東省為開發海洋資源設置「海洋發展委員會」,海南省建立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廣東省組建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以及部分地方設立金融監督管理局、營商環境建設局等針對發展痛點的專門機構。 方案落定後,新機構如何度過實際操作層面的磨合期、能否發揮預期效應,則是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挑戰。消息人士透露,來年各地機構改革料仍有後續動作,1月份密集登場的地方「兩會」是一個絕佳觀察窗口。鍾鳴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