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
中國民間一直流行吃胎盤、甚至入藥,不少人視胎盤為補品和良藥,認為產後婦女吃了胎盤能盡快恢復體力、加快子宮復元、促進乳汁分泌、預防產後出血、失眠、抑鬱和月經紊亂等,普通人吃了也有益健康,增強免疫力、強身健體、甚至抗衰老等。
吃胎盤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包括燉湯、炒食、煮粥、包餃子、做丸子燉湯或炸食、熬膏滋等,也可以將胎盤烘乾後磨成粉,製成膠囊或添加進保健食品食用,現在西方人也漸漸流行吃胎盤。
胎盤(placenta、又稱afterbirth)是婦女在懷孕時最先形成的器官,甚至早過胎兒的任何器官,胎盤在懷孕期間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將母親和在她的子宮內生長的胎兒連結起來、為胎兒提供氧氣、養料和荷爾蒙等,並將胎兒的新陳代謝廢物排走。
胎盤在懷孕期間一直生長,在生產後便不再需要了,是人體內唯一完成任務後便被遺棄的器官,若嬰兒是經陰道分娩(vaginal delivery)的,胎盤便會經陰道排出,若嬰兒是剖腹生產(Caesarean section)的,醫生需要將胎盤從子宮取去,作生物醫療廢物(biomedical waste)處理。
胎盤含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簡稱hCG)、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和孕酮等多種激素,也含豐富的干擾素、免疫球蛋白等,雖然胎盤的化學成份豐富,但大部份物質都是蛋白質大份子,經水煮或焙乾後生物活性便會消失,縱使小部份蛋白質份子吸收進入人體也不能被直接利用。
此外,胎盤所含的激素可被人體利用,但由於健康的人體就已能自行保持平衡、不需額外補充,所以,雖然胎盤有營養成份、但沒有營養價值和作用。
其實,中外有不少關於食用胎盤對健康的研究,但研究結果不明確,直至現在仍沒有符合嚴謹科學準則的研究結果能確證胎盤的功效。坊間流傳服用胎盤有效的多是『軼事證據』(anecdotal evidence),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科學上,關於軼事證據的定義包括:不是基於事實或仔細研究的信息、非科學觀察法得到報告、非嚴格科學分析方法得到的隨機觀測、來自口頭相傳而非系統證明的信息。服用者覺得有效,很大程度是基於『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安慰劑效應(亦稱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等)是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是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
服食胎盤最大的問題是病菌感染,就算是在醫院分娩,也很難不受細菌感染,因為,在生產過程中會流出大量體液,增加感染的機會,況且,陰道並不是無菌的。此外,孕婦在生產過程中會不自覺排便,糞便可能含更多細菌,所以,胎盤很容易受到污染。
將胎盤煮熟或烘乾後磨成粉可以減低受病菌污染的風險,但不能完全排除受污染的可能,卻會讓部份營養素流失。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曾於2017年發表一個有關初生嬰兒因母親服用受污染的胎盤膠囊藥丸而受病菌感染、並需要住院接受治療的個案。
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亦於2018年11月27日發出警告,服用胎盤和胎盤產品會嚴重危害母親和嬰兒的健康,尤其是服用別人的胎盤。
衛生部並重申,由第三者製造的胎盤食品屬藥物,必須符合『食品和藥物法例』(Food and Drugs Act)的要求,若衛生部發覺胎盤食品引起健康風險便會採取監管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