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有社福團體早前邀請香港浸會大學研究,發現學校於長假期不設功課,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評的學術能力有提升。該組織呼籲教育局在學校推動每學年最少一次長假期不設功課。有小學校長和教師亦同意,應讓學生在長假期有多些空間,按個人特質自主學習。
可自學畫畫或做運動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深東樂Teen會」2018年3月至5月推行「復活假無功課——自主學習計劃2018」,邀請浸大做評估學術研究。浸大在4間小學選定學生級別,於2018年復活節長假期間不設功課,並在假期前引導學生訂立學習目標,學生可選擇自學畫畫或做運動等,研究團隊並分別於假期前後做問卷調查,讓學生自評學術能力。
實驗組包括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香港四邑商工總會新會商會學校、深水埔街坊福利會小學及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亞斯理衛理小學4間小學共806名學生,他們於假期時不用做功課,其中兩間小學為第二次推行長假期無功課;另有619名無參與計劃的學生為參照組。研究分析,學生若能在假期中完成自訂目標,有助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動力。
教師:學生沒心散
亞斯理衛理小學教師葉慧欣表示,起初擔心高小學生「放假回來(上課時心)會好散」,或會忘記以前學過的知識,但切實推行假期無功課後,發現自己顧慮太多,有感長假期不設功課,學生有更多時間按自己性格自主學習。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深東樂Teen會服務主任朱麗英指,現時的學生3時許放學後,需花數小時做功課,壓力不少,令他們缺乏動機學習其他東西,故希望在長假期可讓學生自訂目標,尋回興趣和學習的樂趣。
參與實驗組的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三年級學生施鴻愷說,他於首次假期練習乒乓球,成功入選校隊,第二次假期則考慮到「二年級時視藝科成績接近不及格」,因此訂立目標在復活節假期創作畫冊,練習畫功。施媽媽指鴻愷參考《伊索寓言》,成功創作畫冊後增加自信。深水埔街坊福利會小學學生曾子堅則在假期學習花式足球,認為可讓自己「肌肉增長快些」。他說自己做功課較慢,以前假期有功課「沒那麼多時間練習足球」,現在則時間較充裕。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教育局倡功課 「質比量重要」
根據教育局2017年12月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有關全日制實施情G及家課政策的文件,局方指出家課的目標是鞏固知識,強調「質比量重要」,家課不等同補充練習、強記硬背及過量的機械式抄寫和操練,建議學校考慮學生在課餘也需要空間參與其他活動及學生間的學習差異,制訂適量家課。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在2017年6月至7月,就小學學童作息及做功課時間等,訪問1060名小學學生。結果發現有44%受訪學生每天花2小時或以上做功課。該組織青年及社區服務部督導主任梁廣浩表示,不少家長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上」,但若子女因作息不足及功課壓力大等而「跑錯了方向」,會導致反效果。不過,英國雜誌《經濟學人》於2018年8月總結多項研究和專家意見指出,暑假如太長,學童會出現「暑期學習退步」(summer learning loss)情G。美國暑假達3個月,有研究統計美國南部2008年至2012年7至15歲學生的測驗成績數據,發現他們在暑假期間會忘記前一個學年逾1/4知識。
◆功課與學童壓力(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指出長假期不設功課的一個好處和一個隱憂。
答題示意圖
長假期不設功課(圖)
◆延伸回應題
(2) 「香港的社會競爭風氣盛行對學童個人成長弊多於利。」你同意嗎?
解題
題目已前設現時香港社會競爭風氣盛行,可留意和個人成長有關的概念,思考社會競爭風氣盛行對學童的影響。
答題示意圖
關鍵字﹕社會競爭風氣盛行(圖)
顧問教師:鄧婉君老師
[通通識 第5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