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鄧小平「南巡」是改革開放的大事,但在「南巡」之前,已推行了超過10年的改革開放,正因1989年六四事件而處於低潮。現時年近80的周瑞金,當年是上海《解放日報》黨委書記兼副總編輯,他和《解放日報》評論部主任凌河、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處長施芝鴻一起,以「皇甫平」為筆名,發表為改革開放振臂高呼的4篇文章,最終促成鄧小平「南巡」。
明報記者 林迎 上海報道
「左派」倡防和平演變 改革停滯
「改革開放最大的挫折,我認為就是1989年的風波」,周瑞金對記者說,「回顧改革40周年,89到91年是改革停滯、徘徊的3年,這一段對中國改革、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周瑞金指出,當時黨內對八九風波有不同的分析,「左」的一派認為工作重點應該轉到防止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認為10年改革開放促成了自由化的成長、為西方和平演變提供條件,「他們想要重新回到『階級鬥爭為綱』的道路上去,改變改革開放的方向,提出『兩個基本點』(堅持4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要變為『一個基本點』(堅持4項基本原則);原來的『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他們認為不夠,還要加一個政治中心,應該以『反和平演變』為政治中心,所以把『一個中心』變為『兩個中心』」。
撐鄧遭圍攻 「要問姓社姓資」
「皇甫平」在1991年農曆新年起發表過4篇文章(見表),周瑞金說,這是由於當年鄧小平在上海過春節,他獲悉鄧小平的一些談話內容,覺得應該寫幾篇文章,來宣傳鄧小平最新的思想。許多人以為,「皇甫平」是「黃浦江評論」的諧音,周瑞金說,這只是其中一層意思;根據他家鄉閩南語的讀法,「皇」、「奉」諧音,「甫」、「輔」諧音,「皇甫平」的深層含義為「奉人民之命,輔佐鄧小平」。
不過,「皇甫平」文章遭到左派嚴厲批判,點燃導火線的是第三篇〈擴大開放的意識要更強些〉,當中有一句「如果我們仍然囿於『姓社還是姓資』的詰難,那就只能坐失良機」,被曲解為「改革開放不用問姓社姓資」。北京一家雜誌《當代思潮》發表〈改革開放可以不問姓社姓資嗎?〉,《人民日報》發表「左王」鄧力群的長文〈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反對和防止和平演變〉,之後再到《求是》雜誌、《光明日報》,立場都是堅持「要問一問姓社姓資」。
當時的境外傳媒將「《解放日報》與《人民日報》對虓F」解讀為「上海和北京對虓F」,周瑞金說,批評者認為《解放日報》哪有那麼大的膽量、那麼高的見解,提出這麼多新的看法,肯定是來自鄧小平,「那些左派的政治家輿論家心埵頃ヾA他們就是要批鄧小平,但不是直接指向,是針對皇甫平來批鄧小平」。周瑞金解釋,「皇甫平」豎立了「靶子」,同時亦暴露了對方的「火力」,因為這些材料都有送交鄧小平,「他老人家看得一清二楚,在這種情G下,鄧小平就感覺到非走到前台來不可」。
歐美制裁經濟受挫 鄧更心急
周瑞金指出,「皇甫平引起的交鋒,最大作用就是推動鄧小平的南巡,可以講皇甫平的文章就是鄧小平南巡發表重要談話的先行軍」。當時中國經濟急劇放緩,1989年和1990年的GDP增長只得4.2%和3.9%,是改革開放以來最低,一方面是歐美國家的制裁,再加上「六四」後「清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政治運動挫傷年輕人的積極性。周瑞金說,這種情G令鄧小平更心急,「他一直提出來,不要怕冒風險,只有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才能夠更有抵抗風險的能力,才更有實力來抵制和平演變」,「鄧小平說,在六四風波當中提出了很多很多口號,包括提出要打倒他,但是沒有一個口號是要打倒改革開放,所以他說改革開放是得人心的」。
「看了文章很激動」 基層幹部受鼓舞
周瑞金續說,「我碰到過很多現在台上省一級的幹部,他們當年都是基層的幹部,他們看茯茖j平成長。所以我到省堨h講話,省委書記也好、省長也好,他們都講『當時我看了你的文章很激動』,這些人就是主張改革的,對重提階級鬥爭也感到很不習慣,所以他們看到我的文章感到很解氣,像是吹了一股春風。」而在鄧小平南巡結束以後,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寫入報告,這輪爭論才正式結束。
到了1993年4月,周瑞金調到《人民日報》分管評論部,以他的話來說,是「在全國的角度推動改革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