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執法部門靠DNA破案,都是將罪犯遺留在現場的DNA與罪犯資料庫內的紀錄做對比,從而尋人,但如果犯罪者是初犯,這招就無用武之地。不過,最近美國多宗原本難以破解的懸案,因為新技術容許憑DNA推測當事人的大概容貌,成功協助警方破案。有專家形容DNA鑑證進入新紀元,但亦有人質疑其準確性,擔心更多無辜者被當成疑犯。
DNA「表型」(phenotype)主要受生物的基因型(genotype)和環境影響,會基本決定一個人的容貌。DNA表型技術透過DNA重構容貌,例如膚色、毛髮顏色、眼睛顏色和大概體重等,是近年來法醫學的新興領域。透過分析DNA,就可重塑出外貌難以辨認的死者或疑犯的外貌特徵,從而為查案提供線索和縮小範圍。
大數據建立「平均臉」 按DNA特徵微調
提供技術的公司會先收集大數據內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性別種族等人臉照片中,有關色素和形態的所有信息,求出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性別的「平均臉」;接茬q過DNA來與這些信息建立關聯,即哪個DNA、哪個位點或哪個突變對應哪一個形態改變。當有新DNA樣本需作預測時,就先找出這個樣本的平均臉,然後在平均臉上微調,例如某個基因點位和大嘴巴或高鼻子相關,就可以在平均臉上把嘴加大和鼻加高,以得出大概輪廓。臉部闊窄、嘴部大小、下巴尖圓、眼窩深淺、鼻子大小和高扁,甚至雀斑多少等,都是會考慮的變數。
提供這類技術的帕拉班納米實驗室(Parabon NanoLabs),自2011年以來獲美國國防部投入超過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資助。該公司自2015年以來與警方合作處理超過40宗懸案,並偵破了最少6宗,包括失蹤人口和兇徒一直逍遙法外的兇殺案(見圖)。
實驗室稱,有些時候推測出來的疑犯容貌,與警方一直查找的疑犯容貌完全不同,為查案帶來突破。
數據來源算法無公開 未經同行審查
不過,帕拉班納米實驗室未有公開數據來源和算法,也沒經同行審查才發表,難以核實。帕拉班納米實驗室行政總裁阿門特勞特(Steven Armentrout)承認,該新技術只是一種調查工具,而非當作呈堂證據。該實驗室生物信息部門主任也強調,他們繪製的畫像「並非與DNA擁有者一模一樣,只是與執法部門合作,為他們提供疑犯的大致外貌特徵」。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劉凡亦說,雖然現時根據DNA來推測眼睛、頭髮和皮膚的顏色,準確率已達實際應用標準,但還不可以用來推測人的相貌。有專家就質疑,眼睛和毛髮顏色由一條基因決定,因此還容易推測出來,但諸如身高和體型,往往受後天環境因素左右,因此難以推斷。
至於私隱方面,美國紐約大學人口健康系生物道德教授卡普蘭(Arthur Caplan)則指出,DNA表型技術將會愈來愈先進,到時人們在外出時遺下DNA,隨時就會被利用,私隱難保。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高級政策分析師斯坦利(Jay Stanley)質疑這技術只是「科學小說」,絕不應認真看待和應用,他憂慮利用DNA推測容貌,將會強化種族偏見,亦會有更多無辜者被警方列為疑犯。(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