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2月8日凌晨,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茬偏鼎M巡視器(月球車)。嫦娥四號預計將經過27天飛行,於2019年年初茬陘貒y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展茬馬紫爣斐,屆時將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探測器軟茬骨M巡視勘察。
背面多坑陡峭 將獲第一手地形月壤數據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8日凌晨將嫦娥四號送入預定軌道。由於月球自轉一周所花時間和繞地球公轉一圈所花時間相同,人們從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此前僅有蘇聯及美國公布過月球背面的圖片。
根據現有資料,月球背面月殼整體比正面要厚,隕石坑的數量比正面要多得多,佈滿了溝壑、峽谷和懸崖,可能是因為月球背面毫無遮攔地暴露在太空堙A曾遭遇了大量天體的直接撞擊。新華社引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粵音「殼」)說,「因為沒有別的探測器到過月球背面,所以不論是探地形還是探月壤成分,應該都是人類第一次獲得的一手數據。」
專家:將實現「三國際一國內」首次
新華社報道,嫦娥四號任務的科學目標都是在月球背面完成,包括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巡視區形貌、礦物組成成分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專家稱,如果嫦娥四號月球車成功茬陛A此次奔月將實現三個國際首次、一個國內首次,即國際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茬骨M巡視探測,國際上首次月球拉格朗日L2點中繼與探測,國際上首次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國內首次實測月夜期間淺層月壤溫度。
專家指,這一重大科學創新工程的實施,無疑將推動航天技術和其他科學領域相關技術的持續發展。
中繼衛星早升空 「鵲橋」助地月通信
由於月球背面無法通訊,今年5月21日,「鵲橋號」中繼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顆用中國古代神話牛郎織女相聚的「鵲橋」命名的衛星,將作為嫦娥四號任務的第一步,其作用是為嫦娥四號提供地月之間的中繼通信。嫦娥四號任務於201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實施時,就是包括中繼星和探測器兩次任務。目前,「鵲橋」號中繼衛星在地球和月球連線外側的拉格朗日L2點軌道上運作正常。
載荷集多國大成 搭3大學試驗
為了擴大嫦娥四號任務的可行性與國際合作,其搭載了包括來自荷蘭、德國、瑞典、沙特等國的科學家國際合作的10公斤科學載荷,分別是荷蘭低射頻電探測儀、德國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瑞典中性原子探測儀和沙特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
此外,也搭載了3項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等國內高校研製的科學技術試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