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機器人格鬥時間並不長,但發展迅速,品質與規模已經開始趕超歐美,主要是市場廣大。相關業者認為,歐美機器人格鬥雖然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但還是被局限在較小眾的極客人群中,沒有大規模商業化去運作,但中國短短兩三年線上獨播平台的播放量就近20億次。 早在1980年代,在美國就有極客聚在一起進行半地下的機器人格鬥比賽。1994年,在舊金山舉辦的第一屆機器人大擂台(Robot Wars US)則標誌蚞鷑馱H格鬥開始浮出水面,進入公眾視野。時至今日,機器人格鬥除了在美國、英國、俄羅斯等歐美國家和地區繼續盛行,也被引入了中國。 依攻擊模式不同分類 作為機器人格鬥的新土壤,中國甚至有後來居上之勢。2017年首屆110公斤級機器人格鬥世界盃在中國舉行,彙聚全世界12個國家48支戰隊;2018年機器人格鬥全球城市巡迴賽也粉墨登場,54支國際戰隊加盟,規模空前。這背後不能不提到一家中國公司「創客星球」。 「創客星球」創始人茹晨表示,國際上通行的機器人格鬥採取的110公斤級(機甲分量),而機甲根據不同的攻擊模式又有各種分類,比如旋轉、彈射、穿刺、鑿擊、電鋸、舉升等30多種。目前的機器人格鬥大賽都採用3分鐘的比賽時長,操控者通過無線電遙控機甲,當一方機器人「喪失行動能力(無法在10秒內移動1公尺以上)」則被判定KO。若無KO產生,比賽結束後由3位裁判評分裁定勝負(根據攻擊意圖、操作能力和攻擊效果三方面進行評分)。 當然,這樣一個賽事和節目自然會引發人們對收入和產出的聯想,目前一個機器人造價在20萬元(人民幣,下同)到40萬之間,所有參賽隊伍的機器人成本都由主辦方埋單,加之造價百萬的全封閉戰鬥艙,投入之大可見一斑。茹晨表示,機器人格鬥的發展離不開轉播的助力,而當下最吸睛的做法還是通過以機器人格鬥為核心的體育娛樂綜藝節目來呈現。「我們希望通過覆蓋面更大的視頻綜藝節目形式來帶動賽事,帶動這項運動。」體育+科技+娛樂的形式恰恰擊中了市場的痛點,填補了一個空白。 打通產業鏈走向大眾 在茹晨看來,要想打通產業鏈,最關鍵的還是立足於這個運動本身的推動和發展,讓其從小眾走向大眾,而眼下不惜成本打造的賽事和相關節目就是撬動這個產業鏈的龍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