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綠色和平與甘肅省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昨日發布報告指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被譽為「亞洲水塔」的中國冰川正面臨加速融化,年水量已達700多億立方米,有冰川邊緣在過去31年退縮1.2公里,厚度減少13米。今年10月造成6600人受災的雅魯藏布江堰塞湖的形成也與此相關,新疆亦面臨洪水增多及提前氾濫的問題。
近70年面積縮小18%
綠色和平昨公布《冰凍圈告急:2018氣候變化影響下中國冰川研究》報告,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劉君言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中國冰川面積達5.18萬平方公里,佔全球中低緯度冰川的30%,但自1990年代起全面加速退縮,「對比現在和上世紀50年代,我們在兩次中國冰川邊估(邊緣評估)間發現有80%以上出現了退縮狀態,總面積縮小了18%」。她又指,青藏高原受全球變暖影響非常顯著,變暖速率是超過全球同緯度平均速率2至3倍,達到每10年0.3至0.4℃,強降水和高溫熱浪事件近年頻現。劉君言表示,因人類活動不斷加劇,大氣中的生物油脂和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顆粒沉積在冰川表面,使冰川對太陽輻射吸收的增加,也是加劇消融的因素。
劉君言表示,隨茪H類活動空間的擴展,冰川消融造成的自然災害影響提升,「比如發生在喀喇昆崙山的葉爾羌河上游的冰湖潰決,還有今年10月因冰崩在雅魯藏布江上形成的堰塞湖,最終導致6600人受災」。此前青海省哈龍冰川曾在2004、2007及2016年發生3次規模較大的冰崩,造成草場、公路、橋樑損壞,甚至形成堰塞湖;2016年青藏高原北部的阿里地區阿魯錯湖區連續發生兩次冰崩,造成9名村民死亡。
中科院西部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沈永平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據1960年代水文資料,當時中國冰川一年的融水量約為500至600億立方米,約等於1951年黃河入海徑流量。惟隨茬怐10多年的持續升溫導致的消融,現時中國冰川年均融水量已達700多億立方米。
沈永平指出,冰川引發的災害在新疆主要是洪水,青海西藏等地則多是冰湖潰決、冰山泥石流和冰崩等,「比如新疆阿勒泰地區,冬季積雪1米多厚,過去都是5月開始消融,到6月最大,7月逐漸消減。但是現在融雪5月即達最大量,提前了20多天」。他說:「過去阿克蘇夏季只需要預防1000至2000立方米的洪水,現在就需要防範5000至6000立方米的洪水。」
高山水庫可減緩 青藏正規劃
他強調,新疆現有的高山水庫工程能調節、減緩危害,但西藏地質條件較複雜,相關措施未完善,使融冰危害也相對大一些,青藏高原目前正做專項災害防控科考活動,「首先要先科學規劃、監測才可以推動災害防控,目前對災害形成的機理不是很清楚,監測也不完善,未來也肯定是先普查,然後大範圍調查和重點區域防控、建監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