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前身《美洲華僑日報》
公開資料顯示,在美國紐約出版的《僑報》,前身為《美洲華僑日報》,創刊於1940年7月8日,由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的唐明照一手創辦。
後來編輯部內部發生意見分歧,時任總編輯譚華煥挂冠離開,《美洲華僑日報》於1989年7月29日宣布停刊,歷時近五十年。
在此之後,原《美洲華僑日報》的代總編輯鄭依德,出面重組新的編輯部,1990年1月5日新《僑報》創刊。
《僑報》創刊初期,正是「六四」風波之後美中關係處於低潮時期,中國的聲音幾乎無法通過其他媒體傳播到海外,因此《僑報》得到中國政府的重視,許多中國高層領導人在這個時期頻頻接見《僑報》負責人,或接受獨家專訪,或親筆題詞。
《僑報》報道風格較為嚴肅,傳播內容以新聞、時事報道、專題為主。對中國所謂「負面新聞」,《僑報》一般持謹慎保守的態度,或不予報道或輕描淡寫。久而久之,《僑報》給一些讀者留下保守和中國「喉舌」的印象,被貼上「大紅標簽」。有人認為:《僑報》「在對多元文化的認同方面做得有限,對港澳台和大陸華裔之間的分野和矛盾報道過度,因而優勢漸失,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超過了其他各報。」近年來,《僑報》一直致力改革中國新聞報道的方式,對中國負面消息的報道日漸開放靈活,原創報道層出不窮,獲得讀者的肯定,但是較難改變普通民眾的刻板印象,從而爭取更加廣泛的讀者群。
曾有傳言說,《僑報》是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