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垃圾新規 逼歐美承擔更多回收工序
部分垃圾回收商以《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作擋箭牌,稱公約容許廢物進出口。事實上,1992年生效的《巴塞爾公約》,旨在規範危險廢物貿易。該條約規定,電子廢料只有在得到進口國同意,才能輸往發展中國家。不過該公約並沒有規範塑膠廢料貿易,令外界質疑該公約的保障是否足夠。
業界人士稱,問題之一是垃圾貿易商不會考慮工場的廢料處理產能,也不會理會工場是否有足夠設施,在不損害環境的情?下處理垃圾。部分國家正牽頭收緊對回收行業的規管。今年早前,挪威建議將某些類型的塑膠廢料,加入《巴塞爾公約》所限制的材料清單。如獲批准,某些塑膠廢料的運輸,需得到進口國的批准。
挪威環境部長Ola Elvestuen向《金融時報》稱,《巴塞爾公約》應用於加強控制有問題的廢物交易,目前被買賣的大量塑膠廢料,混合了很多污染物,難以或根本不可能回收再造。 挪威的提議目前獲20多個國家支持,不過連歐盟也表示反對。部分發達國家的回收業界認為,該建議將扼殺垃圾貿易,若獲得通過,其他限制可能陸續有來。
歐盟﹕各國應提升自己回收能力
歐盟環境事務專員Karmenu Vella稱,長遠來說,各國應專注於提升自己的回收能力。他估計,歐盟到2025年將額外需要250個垃圾分類設施和300個回收工場。
中國的垃圾新規,也迫使美國廢鋼貿易商承擔更多骯髒的工序,以達到中國進口廢料的新標準。美國最大的廢金屬貿易商之一SA Recycling表示,最近添置了一條新的生產線,用於清洗鋁廢料,再運往中國。另一方面,中國的回收行業也在美國收購循環再造工場,為內地生產紙漿、塑膠粒等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