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號太空站 珠海航展亮相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日前表示,為展現載人航太最新科技成果與發展理念,中國的「天和」號空間站(太空站)核心艙將首次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參加下月舉行的珠海航展,這將是中國太空站工程首次對民眾公開。
太空站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建成後將成為中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I和實驗艙II,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其中核心艙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分為大柱段和小柱段)和資源艙三部分,主要用於太空站的統一控制和管理及太空人生活,具備長期自主飛航能力,能支持太空人長期駐留,支持開展航太醫學和太空科學實驗等功能。核心艙將於今年底進入研製階段,太空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組裝。
新太空船 擬飛航驗證
第五屆載人航天學術大會23日在西安開幕,來自中國國內外載人航天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總體部研究員楊雷在報告中表示,中美俄等航天大國都在開發新型載人太空船。美俄新型載人太空船的主要技術特點是上下行貨運能力更大,乘員人數增加至7人,而且更可靠、更安全。
楊雷表示,目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展開新一代載人太空船試驗船研製工作,計劃長征-5B運載火箭展開飛行試驗,對新一代載人太空船的高速再入返回控制、熱防護、群傘回收等關鍵技術進行飛航驗證。
有了新太空船,還需要更加安全、運載能力更強的新型火箭。
載人航太總體研究論證中心主任張海聯表示,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將充分利用長征-5、長征-7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技術成果和研製經驗,初步方案的主要指標包括對於近地太空站營運任務,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10至20噸;對於載人航天後續任務,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25噸(或近地軌道70噸)。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王鐵軍表示,由於化學能推進技術的局限,核能是提升航天器性能的唯一可行方法。西安交通大學在相關領域已自主開發,包括空間熱離子反應爐、空間熱管反應爐、空間液態金屬反應爐等3套設計分析平台,還初步完成了小型核電源集成實驗平台、熱核推進系統設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