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以前經常到內地工作,過去10年見證內地急速發展。雖然我算得上是熟悉內地,但說到開展業務,與當地人合作會比較好。」 洞視科技(Farseer)創辦人陳敬倫出身於投資銀行,他看好大灣區的前景,又早於兩年前已經與內地拍檔合作創立大數據分析公司,掌握即時金融資訊。他期望可以受惠於大灣區政策,在區內城市設立銷售點,以拓展業務。 對大灣區樂觀 擬設銷售點 陳敬倫任職投資銀行時經常中港兩邊走,但發現不論是要在內地掌握香港資本市場的消息,還是要了解內地資本動向均不容易。 後來,他遇上具備科技背景的內地客戶,2016年,他離開投行,雙方遂開始合作開發一個大數據分析平台,平台可以按照客戶關心的題目,分析不同類型的數據,包括投行報告、港交所公告、媒體內容、網上社交平台消息等。陳敬倫形容,平台有如一個搜尋器,不過內容就更為精準,而且包括內地角度。 洞視科技的研發團隊位於四川成都,有逾20人,由內地拍檔管理;而陳敬倫則負責業務拓展及銷售部分,辦公室設於香港。他對於大灣區發展前景樂觀,亦有計劃在區內城市設立當地代表辦公室,並期望可受惠於大灣區政策,在租金及聘請人才上獲得資助。 中介不成功不收費 然而,雖然陳敬倫熟悉內地,他卻坦言,申請這些優惠政策有一定難度,「政府人員當然說很容易,因為他們想你去申請。不過,負責處理這些申請的平台及人有很多,找正確對口需要時間」。陳敬倫建議,與其自己花時間物色對口,不如找專門幫人申請資助的中介幫忙,因為市場已發展得相當成熟,「成功收費、不成功不收費」。 他認為,內地申請資助的程序雖然看似公開,但實際上仍有一些微妙(tricky)的關卡,若果有專業人士帶路會方便及划算得多,因為初創企業本身不夠人力物力,沒有經驗的話靠自己亦難以判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