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古代百姓稱呼「男神」為「郎」,如喊三國帥哥周瑜為「周郎」、孫策為「孫郎」,但這些機會不屬於夏侯惇的。身為曹操愛將的他因戰爭失去一隻眼,只有雄赳赳的士兵稱他「盲夏侯」。來到今日課室,「男神」或凡人亦有機會「獲賜名號」。(圖a)
問題:同學為你改花名,你有何反應?
A 慘啦,我會否被取笑?
B 好無聊,正一「小學雞」。
C 無所謂啦,很小事。
■A
林黛玉
感情豐富,惟較多憂慮。
《紅樓夢》林黛玉像電影《玩轉腦朋友》的阿愁,多愁善感。她年幼喪親,體弱多病,孤身寄居大家族賈家,最初只親近賈寶玉,但賈寶玉卻如花蝴蝶,穿梭於姊妹與丫鬟之間,不愁無伴。豐富情感滋養才情,林黛玉參加大觀園詩社比賽時,當別人仍然苦思,她已一揮而就。多愁善感只是人的特點,不一定是缺點。若因花名怕被取笑,大可告訴好友。把憂慮說出口,壓在心頭的重量會減半。
給憂心的你:John Ho《John Ho少年事件——成長的快樂與輕狂事》(圖b)
嘗試舉重若輕,當下再困窘的事,長大後都會變成美好回憶。本地繪本畫家John Ho 33歲時出書,記載他和中小學同學做過的尷尬事件,如上課時錯喊老師為「媽咪」、體育課「爆呔」、午飯後狂跑而當眾嘔吐等。畫作背景大多輕淡,就像近年流行的日系照片色調,充滿回憶的氛圍,細讀只會心微笑。
■B
魏徵
性情率直,有話直說。
說到諫臣魏徵,一定要提起他的「老闆」唐太宗。魏徵常勸天子專心朝政,減少打獵玩樂;國家政策忌朝令夕改,如突把徵兵服役的年齡由18歲改為16歲。魏徵逝世後,唐太宗痛哭,因他視魏徵如鏡子,反映個人得失。然而,兩人關係亦曾陷入低潮,太宗曾以當時的粗口「田舍漢」罵魏徵,並揚言要殺他,可見率直亦會影響關係。你若討厭同學亂改花名,可以坦然告之,但用字、語氣盡量有禮,免起無謂爭執。
給率直的你:北野武《毒舌的技術》(圖c)
日本人多內斂有禮,但導演兼演員北野武則屬異數,他性情張狂,說話毫不忌諱,曾稱最討厭動畫與宮崎駿,暗諷影后長澤正美過去演技欠佳。他出版《毒舌的技術》,傳授「有話直說」的技巧。率直的人看此書,目的不是為了學習隨時得罪他人,而是面對冒犯時,能夠勇敢自強、適時闡述立場。
■C
馮道
隨性從容,小事化無。
自古忠臣不事二主,「政壇不倒翁」馮道置身五代亂世,歷經四朝十帝,官至宰相,但他性情仍然溫和,手下通報有人牽驢,蓋一布帕,寫「馮道」兩字,認為實屬冒犯,但馮道稱天下同名的人很多,並無動怒。北宋歐陽修斥他「不知廉恥」,王安石則讚他「如諸佛菩薩」。這就像被改花名,你說無所謂,有人認定你易欺負,亦有人讚你隨和,但最重要的仍是自身看法。
給淡然的你: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圖d)
吳念真獲譽為「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作家」,每篇文章都像一部電影,初戀經歷改編為電影《戀戀風塵》,由侯孝賢執導。《這些人,那些事》記載多篇短故事,他的筆調輕淡,如寫小時候家貧,全家擠在同一張H,父親下夜班回家時,所有人已入睡。父親要逐個孩子抱起,才擠得進小H。吳念真長大後始知所有弟妹都裝睡,暗暗期待父親難得的擁抱,懷念他身上的皂香。淡然的人看淡然的書,更易生共鳴。
文:蔡康琪
圖: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3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