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國家宗教事務局發布了《互聯網宗教信息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於9月10日至10月9日為期一個月內作公眾諮詢,是內地首次制訂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相關規定。 坊間認為此《辦法》主要針對於伊斯蘭極端主義及基督教等藉由網絡傳播,而實際上佛教、道教等亦存在網上傳教的亂象。 微信播講義 倡極端儀式供奉 互聯網為宗教傳播提供了便利,既打破了對場所的限定,更因缺乏相關查證措施,使所謂宗教人士或領袖真假難辨,曲解、甚至自創教義者不乏其人。如數年前的藏傳佛教熱,網友戲稱北京朝陽區曾有「十萬仁波切」,這些人不但以「上師」自居,公開授徒並索要供養,而這種「仁波切」連藏區都未必去過。類似情G也存在於漢傳佛教,例如有號稱「淨土宗著名僧侶者」,藉微信在內地傳播講義及所謂傳統文化,所言無非封建社會男尊女卑之論,更引用例如「讚美水後在顯微鏡觀察可見美麗結晶」來引證「善念」的「科學研究」。且不說男尊女卑論早已淪為糟粕,「讚美水」更是子虛烏有。微信中亦曾流傳「燃指供佛」等極端儀式,佛教、道教亦多次被揭性醜聞,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民眾難分迷信 財色兼失 宗教本應對於人性存在積極的啟迪,然而互聯網用戶門檻甚低,使得科學知識相對匱乏的民眾更容易成為所謂「宗教」傳播的目標,但他們無能力區別「宗教」與「迷信」的差別,而使迷信大行其道。有信徒為此散盡家財,有師父以「開示」、「加持」為名性侵女弟子,而女弟子反當作榮耀,不加辨別便依行依言,使有所圖者財色兼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