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於1980年代研發的注脂肥牛(或稱人造雪花牛肉,artificially marbling beef),除會向廉價牛肉注入液態牛脂,還會注入食物添加劑,現已有加工廠向亞洲多國輸出注脂牛,歐盟亦已批准銷售。不過,注脂牛具微生物風險,台灣規定須標示「需熟食」,日本亦曾發生注脂牛令兩歲童奶敏感發作,一度失去知覺要入院。 具微生物風險 台須標示「需熟食」 香港日本食品及料理業協會主席黃傑龍稱,注脂牛肉在外國流行,如日本已流行多年,歐洲亦有,目的是於較瘦的牛肉注入脂肪,令其口感更滑,但他說「肉質會假假?」。日本大多會由有規管的大廠加工,亦會註明為經過加工。 日本神戶市醫院兒科部於2015年向醫學雜誌Allergology International報告,一名兩歲男童隨家人在酒店吃了一口牛扒,數分鐘後眼眶周圍浮腫,並出現氣喘,然後失去知覺,需入急症室治療。男童曾對牛奶及雞蛋有不良反應,但從未試過對牛肉敏感。 日本1980年代研發 「肉質假假]」 醫生向酒店調查,發現涉事牛肉是帶有酪蛋白鈉(sodium caseinate)的注脂牛肉,其奶蛋白含量足以令奶敏感者發作。 雖然日本規定零售注脂肥牛要標示經加工,但上述報告表示食肆出售注脂牛不設強制標示,因此提醒奶敏感者應注意注脂牛可能含奶蛋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