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0年前美國次按危機掀起金融海嘯,加上全球央行放水救市,引發的後遺症影響至今。金融市場大約每10年經歷一個循環,不少市場人士預測下一場金融危機的源頭,其中《華爾街日報》綜合市場人士意見,列舉利率?升、壞帳增加、意大利離開歐元區和中國經濟崩潰,為四大導致下一場金融海嘯的可能原因。 1. 利率?升 金融海嘯後,多國央行將利息推至極低水平挽救經濟,鼓勵市場增加風險,但隨虒g濟復蘇,大部分央行將會加息,或會暴露金融系統中的裂縫。例如今年2月初美國公布通脹數據升溫,市場預期利率上升,即令市場劇烈波動。美國10年期國債已由年前的1.4厘低位逐步回升(見圖1),高息通常會令股市和期貨下跌,更甚的是損失會通過槓桿放大,更多國債和私人債券違約,在新興市場會引發資金流走和貨幣貶值,最終導致經濟放緩令問題惡化。 2. 債市爆煲 過去10年利率低企,投資者為追求更高回報而願意投資更高風險的債券,導致企業借貸急增,優質和垃圾債券都有投資者追逐。現時美國最低評級的投資級別債券(即BBB級),以市值計幾乎佔美國投資級別債券的一半(見圖2),為15年以來最高。另外,隨?全球央行停止量化寬鬆,債券市場的交投正在萎縮,一旦遇上經濟放緩,低評級的債券流通性又減少,將會令到這類債券價格急跌,過去幾年不斷買入債券的退休金、互惠基金等將會受損。 3. 意大利脫歐 金融海嘯席捲歐洲引發2012年的歐債危機,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政府實行緊縮措施以取得歐盟援助,漸漸紓緩市場憂慮。不過今年意大利大選後,疑歐派組成新政府,國債收益率開始急升。官方調查指只有59%意大利人希望留在歐元區,為歐元區國家中最少(見圖3)。《華爾街日報》稱,一旦意大利不再使用歐元,該國銀行的存款會逃離引導崩潰,進而令借貸活動減少,影響經濟。由於意大利有36%的國債由外國投資者擁有,影響將傳至國外,一旦作為全球經濟體三大引擎之一的歐盟出現問題,全球經濟亦難免受波及。 4. 中國經濟崩潰 金融海嘯後,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之一,但中國經濟增長依靠高速增加的債務推動。現時中國經濟面對貿易戰和美元升值威脅,但《華爾街日報》認為,最可能觸發中國金融危機的是房地產崩潰,近年內地樓價及地價不斷攀升(見圖4),或累積多時的地方政府債務平台違約,嚴重地損害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減慢投資,引致資產大幅外流。一旦中國經濟放緩,將拖累商品價格和新興市場貨幣匯率,大量新興市場美元債違約將損害西方國家的投資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