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告別暑假,學生回到校園展開新學年。有機構調查顯示,普遍中學生對學業感煩厭,每兩人就有一人有抑鬱徵狀,提醒家長或教師開學首兩周是「熱身」時期,讓學生調節身心及作息,密切留意學生情緒。 面對學業壓力,即將升讀副學士、18歲的陳小姐(化名)有很深感受。她稱,自己在英中讀書,成績中上,一直對自己學業要求很高,又覺得社會風氣「點都一定要讀到大學」,故在中四時拚命讀書,每晚溫習、做功課至凌晨3、4時,睡一會至6時許便起H上學。她的身體很快便響起警號,經常頭暈及頭痛,驚恐症頻頻發作,全身顫抖、難以呼吸,同年確診為抑鬱症,中五時被診斷為患躁鬱症。她稱,因病時常告假,交不到功課,成績一落千丈,壓力更大,覺得生無可戀,試過「苳漶v了結生命,幸最終獲身邊人鼓勵,又定期打拳、游泳,建立了運動興趣,漸漸出走抑鬱陰霾。 25%學生有自殺念頭 陳小姐的例子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浸信會愛蘆懋|服務處去年10月至今年6月間,收集21所中學7500名中一至中六生問卷。機構以「抑鬱症狀快速自評量表」量度學生抑鬱程度。結果顯示,51.5%受訪學生呈不同程度抑鬱徵狀,比例與過去數年相若。調查發現,每4名受訪學生,便有一人曾有輕度至嚴重自殺念頭,包括覺得人生空虛,懷疑是否值得活下去(20.2%)、7日內想自殺(3.7%),甚至有具體自殺計劃(1.6%)。 家人陪伴 學生不感孤軍作戰 機構青少年精神健康綜合服務計劃主任、註冊社工馮澤棠說,公開試、教育制度問題難以解決:「沒有人可代替學生考文憑試,但至少讓他們不感到孤軍作戰,家人陪伴,多花時間相處,可讓子女不要再深化抑鬱情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