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辯論後填海支持度跌
【明報專訊】香港電台《眾言堂》與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參考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慎思民調」,昨舉行土地大辯論,先隨機選出1000名市民,再按貼近本港人口分佈邀請114人聽取辯論,結果民意改變最大的是填海支持度,辯論前有53%,其後跌至40%。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在節目稱,本港一直以填海解決土地問題,但他認為不應填海優先。
施永青:港長期填海造地 不應列優先
施永青在辯論中指出,香港一直以填海解決土地問題,不少香港人都在填海區出生及成長,雖同意要尊重自然生態,但人類也有居住權。但他認為不應填海優先,可先發展荒廢農地。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副總監(海洋保育)李美華反駁說,填海也不一定有屋住,但一定會失去海洋,認為政府可就土地作規劃,但海洋的空間卻沒有,填海前應先考慮未來要如何使用海洋空間。
對收回私人遊樂場契約用地的立場,辯論前後變化不大,都是以支持收回居多,比例由69%升至70%。
公私營合作沒提地點 朱凱Y批「盲婚啞嫁」
在公私營合作發展私人農地議題上,辯論前有40%支持,其後升至44%。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成員兼立法會議員朱凱Y稱,發展商沒指出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的位置,在地點欠奉下「根本不能討論」,以此要求市民決定選項就如「盲婚啞嫁」。他表示,不理解政府為何要為地產商「度身訂做」推出新機制,更只提及私人發展商農地不提其他市民擁有的農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指出,《土地收回條例》有限制,必須確保屬於公共用途,未必能興建首置上車盤或居屋,故提出公私營合作的選項。他反駁,討論公私營合作原則非「盲婚啞嫁」,如社會同意此原則,之後仍會有把關,不同意發展商主導政府,「發展商怎可以決定交多少公營房屋出來?」他說,土地小組建議設獨立架構,公平公開制訂合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