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去年舉辦超過250場跑步賽,製造大量即棄垃圾,綠惜地球抽查去年10至12月舉行的15場賽事,發現八成派發塑膠樽裝水,但只有27%、即4場賽事的主辦者提供回收設施。調查又發現逾八成活動的垃圾桶出現誤投回收物,平均誤投率達52.7%,反映主辦單位及參賽者環保意識不足。 綠惜地球於去年10至12月在本港舉行的96場賽事中,抽查15場合共約4萬人參加的賽事,結果發現12項(80%)賽事派發膠樽水,其中6場容許跑手飲完再取。 該15場賽事中,只有4場(27%)的主辦者提供回收設施,5場(33%)無提供任何回收設施,餘下6場(40%)只有場地本身的回收箱。 垃圾桶逾半垃圾可回收 鼓勵自備水樽方面,只有6項(40%)活動在終點提供斟水設施,其餘9個活動只提供膠樽水。綠惜地球派員觀察15場活動,發現逾八成活動的垃圾桶都出現誤投可回收物,每100件投入垃圾桶的物件,平均52.7%是可回收,包括膠樽及鋁罐等。 綠惜地球表示,今年戶外活動旺季即將來臨,該會製作了《綠惜盛事減廢實戰手冊》,由活動中常見的廢物入手,從源頭減廢至回收提供實務建議,供活動主辦者參考。《手冊》建議主辦者不派發膠樽水或飲品,如因條件所限需派發,應提供回收設施,及鼓勵參加者自備水樽,或由大會提供可重用容器等(見表)。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說,政府去年底加強盛事活動減廢呼籲,今年向綠惜地球查詢減廢的活動主辦者較去年多,當中更有不再派膠樽水及要求參加者自備水杯的例子。但她說本港遲遲未實施垃圾徵費,減廢誘因不足,仍有不少主辦者不願承擔環保責任。 宣傳自備水樽 定向活動走塑逾10公斤 香港水足印定向於活動開始一年前,已向參加者宣傳環保概念例如自備水樽,最終廢膠回收量從去年的31公斤減至今年的18.5公斤。超級馬拉松跑手黃浩輝參加過本地逾100場跑步賽,他說近年不少跑手已習慣自備水樽,但仍希望主辦單位可以做更多包括垃圾分類及減用即棄餐具等,令有用資源不會被棄於堆填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