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人大吃大喝都不胖,有人卻很易吸收,可能與腸道細菌有關。中大醫學院一項初步研究發現,將健康者的腸道微生物,移植至肥胖及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腸道,改變微生物種類及分佈,或可能令他們減重,現正招募約40名肥胖及二型糖尿病患者參加研究,料一至兩年後有結果。
明報記者植敏欣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說,人體有千百萬腸道微生物,各人微生物種類與分佈不一,肥胖者腸道微生物與健康者截然不同,2013年有外國研究,將一肥一瘦雙胞胎姊妹的腸道微生物,移植到兩隻瘦鼠,移植肥胖者腸道微生物的瘦鼠,肥胖起來,但另一隻卻沒有,估計腸道微生物可能引致肥胖。
3渠道移植 每月一次
黃秀娟說,中大醫學院正做一項初步研究,在22名身高體重指數(BMI)28或以上的肥胖及患有二型糖尿病者中,三分之一人由營養師跟進,其餘三分之二人接受健康者腸道微生物移植。每名接受移植者需每個月接受一次移植,他們可經3個渠道接受該些微生物,包括經導管由食道進入十二指腸、經大腸鏡由肛門入大腸,或由噴嘴經肛門噴入,經食道進入腸道的方法較適合肥胖、糖尿病患者,因健康者微生物可經過十二指腸、大腸及小腸(見圖)。
料全港5%人合資格捐糞
黃秀娟說,接受研究半年後,22人中有40%人減重最少5%,有人最多減12公斤,估計這與改變其腸道微生物有關。黃說暫未知原理,要待一至兩年後深入研究,估計健康者腸道微生物如森林一樣豐富,其益菌多,可抑制惡菌。黃說未見研究對象有嚴重副作用,部分人在24小時內出現腹脹、腹痛及腹瀉,但隨時間過去就沒有出現相關情G。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說,收集健康捐贈者的糞便後,會加入生理鹽水,再經過濾,排走雜質達至純化,製成腸道微生物群製劑。捐贈者要經兩次評估,當中包括查問其外遊紀錄、生活模式,最近曾到印度者不宜捐糞,再經驗血等,估計全港只有5%人符合捐贈者資格。
陳基湘說,現未有大型招募捐贈者,而是由研究員物色,兩年前建立樣本庫時招募過約50人,最終不足20人合適成為捐贈者。陳補充,腸道微生物是「厭氧性」,接觸空氣後會死,故每一段時間,會有5名捐贈者在兩至三星期,每周逢一至五到中心排便,樣本可存半年。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說,該學院7月成立亞洲首個「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連同上述22人,招募共60名BMI 28或以上的肥胖及患有二型糖尿病者研究。他強調,研究需醫學監察,「不鼓吹在未有足夠醫學證據下,肥胖者隨便將瘦者的大便塞進去」。至於現時坊間有很多飲品或食品提及含益生菌,陳說現時未有醫學實證證明該些產品可醫治肥胖、糖尿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