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去年有916人自殺輕生,按年下跌3.98%,但0至19歲年輕人的自殺死亡個案卻大增50%至36宗,是13年來最高。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去年年紀最小的求助人只有7歲,主席黃祐榮說,問題難簡單作結論,但當中與家庭有莫大關係,呼籲家長要明白「孩子開心比學業更重要」。
整體自殺個案跌4%
據死因裁判官報告,去年有916宗自殺死亡個案,每10萬人中有12.36人自殺身亡,整體個案按年下跌3.98%。但在0至19歲群組中,有36人因自殺而死,較前年的24人上升50%。
21%求助為學業萌死念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何永雄說,中心去年接到124宗求助個案(20歲以下),年紀最小只有7歲,最多人(約24%)與父母關係有問題,另有21%因學業問題而想輕生。
何永雄說,年紀愈小,困擾問題與家庭關係愈大,很多時是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或無論子女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父母注意。黃祐榮說,本港社會競爭大,父母要催谷子女入大學,催逼學業,事實是每個年輕人向上爬的方法不一,人生不止學業,就算無任何學歷都可以過開心人生,父母要明白孩子開心比學業更重要。
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說,他們的服務對象為6至24歲年輕人,看到學生到高小後壓力愈來愈大,每日上學加上做功課,已佔約10多小時,有時回到家休息,可能只是「hea鵅B用鴾熅驉v,就會被父母指摘沒用功讀書,這些觀點上的差距很容易令雙方起衝突。
小童群益會中西南區服務總監姚清嫦說,他們以往有成立「童心線」供小孩致電談天說地,近年學童功課負擔愈來愈重,已少人致電,最終取消此服務,現時接觸學童時,不時聽到他們慨嘆「好辛苦、好累,不夠時間睡覺」,他們想要的,可能只是跟父母去沙灘玩,但父母只要求他們做不同任務,如上興趣班,忽略了玩樂。
團體倡每日半小時與子女閒談
姚清嫦說,與子女無目的地閒聊,其實可以讓家長更了解他們的想法,為他們分析問題,帶領子女尋找思維出路,呼籲家長每日最少要有半小時與子女閒談,未必要「完全坐下來」,也可以在坐車、吃飯、做運動時聊天。
防自殺會下月推App助青少年傾訴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將於下月22日起推出名為「Chat窿」的手機應用程式,讓年輕人更易接觸他們,程式可直接聯繫中心義工,與他們透過聊天室對話,亦可供用家記錄心情,若程式發現用家心情持續低落,會給予少許提示,建議用家求助。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