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課室裏,常識科老師拿起魚的圖片教小一生什麼是魚,「魚有骨、尾、魚鱗……」,年紀小小的李敏婷即舉手說﹕「老師,魚唔一定有鱗㗎……泥鯭咪無魚鱗囉,沙鯭都無魚鱗㗎。」李敏婷自小已認識香港水域裏各類大小海魚,通曉如何煮海鮮才是最好。
通曉煮海鮮 吃豉油蒸魚覺味道怪
談起海鮮,李敏婷滔滔不絕,家中吃的魚,常由爺爺嫲嫲釣回來。她說,在大海之中,難有很多配料,不常以「爆、炒」方式煮食,故蜑家人最常蒸魚,多用葱菜,而非豉油。她解釋,葱菜是醃菜一種,味道鹹鹹香香,最能辟腥,他們將蔥菜切絲,「如是鱲魚類就會用葱菜配葱絲和薑絲,如是泥鯭、金鼓就用葱菜配果皮,如是實肉魚就用葱菜配鹽油水」。
李敏婷曾在飲宴中見魚用豉油浸住,吃下覺得味道怪怪,但母親叫她有魚就吃。她說,即使現在「如果見到啲人蒸魚落豉油,我會……我都會照食嘅」。
家規須懂水性 6歲游大海泳
身為蜑家妹,李敏婷說家中第一條家規是要懂水性,百日大時已被拋到海中讓長輩在水面傳來傳去,年幼時她會穿起浮袖隨水漂流,六七歲已學會在大海中游泳,其後才被父母帶到泳池泳班,眼見同學們哭鬧不肯下水,她已很快習得四式。她笑言,如果男朋友被問「媽媽同女朋友跌落水,救邊個?」對她來說,這問題並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