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0年過去,也有很多家長由於要為生計奔走,或失去希望,已經放棄追訴。在映秀鎮遇難者公墓旁經營工藝品檔口的張秀雲,她的女兒在映秀小學遇難身亡,讀中學的哥哥則幸運逃生。「學校已經是危房了,還把學生放在堶情v,她說,「以前有人追究過,但是學校不承認」。原本賴以維生的農田全被泥石流掩埋,她在40歲時誕下了今年7歲的幼子,改以擺檔餬口,雖然生意很差,但方便照顧小朋友,已無暇追究校舍責任。 張秀雲說,生意好時每日營業額大約100元(人民幣,下同),普通時只有40至50元。家中的男丁,包括當年逃生的長子已到成都打工,自己擺檔掙的錢僅夠生活費,「(打工的人)每個月才發一次工資,很可能幾個月才結算一次,根本等不及,小孩子吃點零食也拿不出錢」。她時常安慰自己,有些人沒有了小孩,自己的狀G已經「比較好一點」。 嘆養老金低微 不少遇難學生家長隨茼~紀漸增,開始擔心日後老年的生活,尤其是失去獨生子女的家長更覺晚年淒涼。震後,中國紅十字會用捐款為遇難學生家長每人都買了一筆過付清的養老保險,總值為3.8萬元。男士60歲、女士50歲開始可每月領取養老金,已年過50的綿竹富新二小遇難學生家長楊紅說,之前每月可領取600元,經過數輪養老金調漲後,現時每月可領取809元,「但是809元以現在的消費物價水平來說,根本不算是什麼」。獨子被地震帶走後,楊紅沒有再生育,可額外再獲650元,但她認為這不代表政府承認了豆腐渣工程的錯誤,「只是覺得你生活困難,幫助你一下,名義上是扶助金」。 楊紅在地震後患上抑鬱症,經常失眠,需要不停服藥。她坦言,很多家長文化不高,根本沒有辦法討回公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