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篇章﹕〈躑躅杜鵑城〉

[2018.04.13] 發表
市民把握禮賓府開放日的機會,扶老攜幼參觀禮賓府及賞花。
陳德錦

【明報專訊】(第1段)在路邊一列矮樹叢中,一小簇白色的花,羞羞澀澀從綠葉間伸展出來,不覺怦然心動。起初是驚艷的情緒,繼而是春風的暖意,一時在心頭交集。駐足良久,有感時光流逝,花期趨近。不是嗎,立春之後就見杜鵑花,空氣還冷清清的,你說多麼意外。

(第2段)說杜鵑花是春天最常見的花,大概沒有人不同意。杜鵑花的觀賞價值也是早已肯定的。從前的港督府(今天的禮賓府)廣植各色杜鵑,每年春天開放給市民觀賞,情況熱鬧。

(第3段)杜鵑花花期不長,雖然江南江北均可得見,一年開花一次,到底值得珍惜。也許因花期很短,一般園林都不會以之為主調,大都改以四季常開的品種來佈局。但在春天裏期待杜鵑盛開的心情,以及得睹漫山遍野紅白相映的景象,值得我們在無花的日子守候青柯和綠葉。杜鵑花流落於街巷,不應換來輕蔑的眼神。杜鵑不是空谷幽蘭,只邀素雅文士觀賞。每屆花期,杜鵑就到處不擇地怒放,故又名映山紅、山躑躅(編按:粵音「擇族」)。開花時,這裏一叢,那裏一叢,葳蕤茂密,把本來灰暗無光的城市面孔,點燃起一束明亮的容光。

(第4段)當全城的大街小巷,都繡滿了深紅淺紫嬌白的杜鵑,即使最遲鈍的眼睛、最懶散的心神,都會給這些天然的姿容所吸引。想到一年伊始,萬事都掌握在自己手裏,豈不朝氣勃勃。勤勞的,可以想到做一點什麼,偷閒的也可以想到偷閒的快樂。在賞花的樂趣中,最重要是忘記了憂慮,而最能與香港人常伴左右的觀賞花卉,莫過於杜鵑。

(第5段)這幾年市民觀賞杜鵑似已盛況不再,不知道是失去了新鮮感,還是經濟不景,賞花的心情打了折扣。可能是城裏人太忙,心情太壞了,對擦身而過、不費分文就能得到的美妙事物,竟然視若無睹。

(第6段)觀賞杜鵑的好去處自是中區半山一帶,動植物公園也遍植映山紅,遠看一片紅雲紫霧,連綿不斷,使人心頭也暖烘烘的。那是最美妙的刺繡,最熱烈的山火。假如同知心人在微雨中漫行,聽鳥聲呼叫自然的音籟,或在露天茶座上品嘗一杯濃淡合度的茗茶,那意境就搭配得更美妙了。

(第7段)從前文人在異鄉看杜鵑花,即有離家之歎,司空圖《漫書》謂:「莫怪行人頻悵望,杜鵑不是故鄉花。」香港人大可以杜鵑作為市花之一,與洋紫荊並列。春天賞花,應感到在家之福,而不必有懷鄉之念。杜鵑使人想到同名的鳥,就是布穀,在早春呼啼,催耕勸農。香港沒有多少田地,魚米之鄉已是歷史,但背後廣袤的大陸,足可引起無窮的聯想。

(第8段)日本人陶醉於櫻花,荷蘭人愛植鬱金香,歐美人鍾情玫瑰。中國人有各種不同的賞花之好,花卉演繹出各種獨特的文化意義。香港人賞花該有自己的方法吧?能給普遍人喜愛的花卉,必定代表了這地方的文化情趣。杜鵑花不費分文,纖穠合度,而又賞心悅目。我樂於看見杜鵑花成為香港人的心靈刺繡,讓它給我們春天的色彩,釋放我們的愁懷,凝聚我們的心志。躑躅花城,聽鳥品茗,抖擻身心,那麼適合要自強奮發的香港人。

■作者簡介

陳德錦,香港作家及學者,涉獵詩、散文、小說和文學評論,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近年新作為推理小說《獵貓者》,文學結合推理,《Q版特工》作者梁科慶評小說「別出心裁」。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10期]

更多教育
文言範文﹕文本對讀——為人君、為人臣之責任心
【明報專訊】《韓非子?定法》曾言「循名而責實」,就是指人們擔當某一個職位,就要有與該職銜相稱的工作表現:當君主的,要做好君主的工作,如統領國... 詳情
卷二練筆﹕積學儲寶(一) 閱讀「寫作」
【明報專訊】在現今的語文學習環境裏,囿於客觀條件(考核分不同卷別),學習語文某程度上等同「操卷」,教師有時無可奈何地將語文教學割裂為「讀、寫... 詳情
綜合精練﹕提高見解論證的質量
【明報專訊】卷三綜合能力計分項目如下:語境意識10分、整合拓展16分、見解論證14分、表達組織10分。見解論證一般要求撰寫兩個角度,各佔7分... 詳情
參考答案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語文同樂 第310期] 詳情
作戰攻略.2018DSE中文科試後啟示(1).卷一:考問範文之後
【明報專訊】2018DSE中文科卷一與範文舊情復熾,能否開花結果? 且聽蒲葦說什麼。 卷一:與時間競賽 問︰蒲sir,聽說...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