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客運萎縮 春運客流10年首跌
【明報專訊】號稱「地表最大人潮移動」的內地春運,初步統計今年旅客發送總量將近30億人次,但可能出現2008年後首次負成長。專家分析,主要是傳統的公路客運和水運運量正在減少,但新興的高鐵和航空持續成長。
從2月1日到3月12日的今年內地春運,預測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29.8億人次。儘管運輸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需求結構發生3大變化。其中,不同運輸方式首次出現有增有減。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今年春運鐵路、民航運量預計分別增長8.8%、10%,道路客流預計下降1.6%,道路客運首次負增長。
公路部分,近幾年私家車出行數量大幅增長,較去年同期增長14%以上。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3.9億人次,同比成長8.8%,日均發送955萬人次。民航預計將運送旅客6500萬人次,成長10%左右,約佔全年旅客運輸量的10分之1,探親和旅遊是主要出行目的。
事實上,內地民眾出行方式發生變化早在幾年前就已顯現。有調查指出,從2012年春運開始,內地整個公路客運市場已經開始向下走。在當年5月的道路運輸車輛展上,一位參展的汽車業者就表示,佔據市場主力的公路客運產品已變得乏善可陳,主要是公路客運市場的不景氣。
據車管部門檢測資料顯示,2013年前4個月,5公尺以上公路客車共銷售4萬7487輛,約佔總體客車銷量的70%,但與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92%,意味著公路客車是近5年來第一次出現負成長。尤其是公路客車最重要的主力──臥鋪客車,更出現大幅下滑。這種車輛自2012年3月1日起暫停臥鋪客車生產和銷售,基本上已退出公路客車市場。
造成公路車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高鐵。舉例來說,石家莊至太原高鐵開通後,原客運沿線的日客流量、客票收入和實載率均有30%至55%的下降。而杭州到寧波高鐵線路開通後,對原客運路線的影響更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內地春運出行有4種方式,分別是道路、鐵路、水運和民航。雖然民航和鐵路運輸保持正成長,但因佔比較低,依然彌補不了佔比達80%的道路運輸的下降。
春運增速的轉負部分原因在傳統運輸方式萎縮,民眾選擇更高端的方式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