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房委會消息透露,在沿用市價七折定價下,即使上調白表申請者入息限額後,今期居屋仍有7%,即310個單位,在白表申請者負擔能力以外,推算「供唔起」;有93%單位則是在申請者負擔能力內。與房署自2014年復售居屋後,每期所有單位均在申請者負擔能力內比較,是首次出現這種情G。 按房署的居屋定價準則,在出售的居屋單位中,最少有一半單位,讓已達入息上限(即今期5.7萬元)的白表家庭購入後,按揭供款與入息比例不超出四成,即月供2.28萬元。以今期居屋最貴的凱樂苑單位630萬元計,白表家庭申請者承做九成按揭並供樓25年計算,若按揭利率為2.25厘,申請者月供達2.47萬元。 招國偉﹕居屋售價夾屋化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出,一手居屋售價逐年創新高,居屋單位售價中位數普遍達400萬元,情G並不健康,反映居屋售價已出現「夾屋化」。對於部分月入3萬元或以下的白表家庭來說,居屋售價已愈來愈難負擔,「只能勉強購入一些細單位」。他認為,在樓價持續上升下,居屋售價應該與市價脫u,改為按負擔能力訂價,才能真正協助有迫切置業需求的家庭。 房署亦建議今期大幅上調白表家庭申請者的入息限額,由去年的5.2萬元增至5.7萬元。招國偉指出,由於特首林鄭月娥提出的「首置上車盤」的申請資格,構思同樣是以居屋入息限額掛u,申請者收入是介乎居屋收入限額和限額上調約三成之間,以此推算,即「首置上車盤」申請者的入息限額,或要上調至5.7萬元至7.41萬元之間,「社會都會問,是否月入7萬多元的家庭都需要政府資助買樓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