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吃涮鍋、選擇蘸碟的時候,身邊的家人朋友就會鮮明地分為兩派人:無芫茜不歡派,和對芫茜避之唯恐不及派。當在飯桌上提到芫茜,吃貨們的爭論「激烈」程度往往不亞於「豆腐腦是甜的還是鹹的」。正方認為討厭芫茜「不配」稱自己為老饕,而反方則堅持就是受不了那個味兒。
沒錯,芫茜有人愛有人恨,不過它並不是檢驗一名合格吃貨的標準。因為,有些人真的是從「骨子堙v接受不了它——你的DNA決定了對芫茜的愛恨所屬。科學家發現,與嗅覺有關的染色體上的細微變化造就了芫茜厭惡者,在這些人看來,芫茜就是一股「肥皂味」。
基因變異致厭惡芫茜
芫茜是日常飲食中常見的一位。從中餐到西餐到日式料理,都有它的身影出現。無論是為菜肴做裝飾,還是成為火鍋堛漱@盤涮菜,無論是墨西哥玉米餅還是拉面……芫茜可謂是百搭選手,擔負了各種各樣的角色。很多人就是愛它的這種八面玲瓏,而有些人則談芫茜色變。
近日,科普短片《Reactions》就分析了這場持久的「芫茜論戰」,這部由美國化學學會出品的系列短片試圖破解我們對於芫茜的分歧如此之大的原因。其中,科學家更是將芫茜歸為人類已知的最具爭議性的香草之一。「對於食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味,但是‘芫茜論戰’在人群中的差異卻是如此之大。以至於讓科學家不禁發問:這些芫茜‘憎恨者’身上是否真正存在物理差異?」
根據《Reactions》給出的數據,大約有4%至14%的人討厭芫茜的味道。 而這些人並不是「矯情」的偏食者,他們可能屬於某一基因突變形成的小群體,這種基因突變造就了他們對於芫茜的厭惡感。對於他們來說,芫茜才不是什洵味,而是名副其實的「味同嚼蠟」——他們將其味道形容為肥皂味兒或者「土腥味兒」。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措辭當然不會形容美味的食物,它們通常用來形容生脂肪、臭蟲和化妝品散發的氣味。
基因組合產生肥皂味
如果我們將目光聚焦到芫茜厭惡者們的DNA,會發現一種被稱作單核隞藻h態性(SNP)的基因突變,這也是人類可遺傳變異中最常見的一種。芫茜厭惡者十一號染色體的某一區域與其他吃貨存在著根本不同。 根據《Reactions》的解釋,這一區域與人們的嗅覺直接相關。研究人員發現,芫茜厭惡者天生帶著一個名為OR6A2的特定基因,這一基因對醛類化合物非常敏感,會合成一種類似於肥皂的味道。
短片解釋稱,基因變異可能會讓芫茜厭惡者經歷其他人不曾體驗的感覺,最終,這些人就形成了「芫茜=肥皂味」的印象,也難怪他們不想嘗試了。對於形成「肥皂味」的具體機制,科學家們還在進一步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