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一統一派位昨日起一連兩日接受申請,適逢龍年效應,新學年小一學額競爭激烈。有新移民為了兒子能入讀喇沙小學,不惜花逾1300萬元在九龍城置業,亦有港媽希望兒子入讀喇沙小學,替讀幼園的兒子報讀8個興趣班。另有跨境學童家長以月租約4000元與他人合租上水單位,為子女報讀北區的小學。
在龍年效應下,新學年適齡升小學童人數創新高。教育局預計在2018/19學年,年滿6歲學齡人口約67,900,較本學年增加1700人,即上升2.6%。在名校林立的九龍城41校網,統一派位有598個學額,其中150個由黃大仙43校網借調。在昨早9時,已有約20名家長到該校網統一派位中心、九龍塘官立小學排隊交表。
來自重慶的汪太於4年前與丈夫投資移民來港,並在九龍城用1300多萬元置業,她形容「香港的教育是亞洲第一」,希望兒子能在港成長。她說,兒子已獲7間直資或私立小學錄取,不過她首選還是喇沙小學,若「抽不中」便會叩門。
首選喇沙 港童讀8興趣班
港人家長呂太育有兩子,她亦首選喇沙小學,認為該校師資優良,能令兒子成為有修養的人。她稱兒子喜歡學習,為他報讀了8項課外活動,包括以遊戲方式教學的中、英、數班,以及鋼琴、畫畫、跳舞、足球和游泳,每月花約5000元。對於內地人來港讀書,她認為人人平等,說家長都會望子成龍,不應歧視他人。
北區家長:由生仔牀位一路爭
另一邊廂,北區80校網的統一派位學額有665個,該校網的統一派位中心、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慧小學昨開門前1.5小時,便有大批家長到達排隊交表。本港家長范女士形容,交表時「10個有8個(家長)都持內地身分證」。她說,兒子出生時便要與內地人爭牀位,報考幼稚園又要爭一輪,如今又再爭小學學位。由於需獨自照顧兒子及工作繁忙,她說沒能力帶兒子到太遠的學校上學,若最終未獲派上水的學校,只能見步行步。
跨境童家長合租上水單位
周女士一家原居於深圳,為方便「雙非」兒子報考北區的學校,遂與3名跨境學童及其母親租住上水一單位,每人每月需付約4000元。鄧太的女兒則是單非童,希望入讀北區的小學,去年9月一家三口由深圳搬到上水居住,單位月租9500元。鄧太說知道有香港家長對跨境學童來港讀書有微言,但她認為女兒在港出生,應享有同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