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肉汁油脂愈多 愈易吸塑化劑
【明報專訊】塑化劑為塑膠添加劑,並非食物添加劑,本不應在食物中出現。不過,食物安全中心調查發現,98%食品含塑化劑。食安中心科學主任(污染物評估)游天頌解釋,當含塑化劑物品使用時間長,塑化劑會漸流失,釋放到環境,而塑化劑為油溶性,油脂物較易吸收塑化劑,另如有酒精濃度高的物質,亦有助吸收塑化劑。
游天頌說,塑化劑廣泛應用在塑膠製品中,多種日常消費品如塑膠器具和玩具等,都有塑化劑,使用這些塑膠產品時,塑化劑會逐漸釋放到環境。他舉例,如雨衣用得太久後,會變得較為「脆」身,即是其塑化劑流失的表現。
肉類倡買新鮮少肉汁減風險
對於超級市場食品用膠托盤盛載,並以保鮮紙包裹,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食品科技及安全課程高級講師方麗影說,塑化劑屬「親油性」,肉汁愈多、油脂含量愈高的肉類,愈容易吸收到塑膠包裝中塑化劑,如一些不新鮮,易流出肉汁的肉食,或是醃製好排骨、豬肉,就有較大風險吸收到塑化劑。她提醒,應盡量買較新鮮,較少肉汁流出的肉類,又或是買一大塊肉,再回家切碎。
生產過程或吸塑膠器具塑化劑
至於有超市免治豬肉含較高量塑化劑DINP,食安中心推斷最有可能來自PVC製造的保鮮紙。游天頌認為,相關包裝有可改善的地方,已聯絡超市處理。至於食油及烈酒中找到超出行動水平的塑化劑,游天頌估計,除與包裝有關外,食品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吸收了一些塑膠喉管及塑膠儲存器具的塑化劑。